人力資本的蓄積與評量


  日前拜讀《經濟日報》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專欄「人力資源部淪為背景單位」一文,深感心有戚戚焉。威爾許於文中提及:許多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已逐漸被邊緣化,並未充分發揮其於企業發展中應發揮的策略性功能。威爾許強調,人力資源應是每家公司的「殺手級應用」,為時時處於激烈商戰中的企業,培養出可以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合作無間的人才。因此,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來說,還有什麼比聘任、培養與拔擢人才,或者是請不適任者走路更為重要的事?

  威爾許指出,許多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不務正業」,最常見的兩個極端,其一是權力過大,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手操員工生殺大權;要不就是權力過小,淪為只是主辦康樂活動的部門。更令人扼腕的是,似乎多數企業的領導人並不急於解決這個問題。

人力資源部門未發揮功能

  「既然人才是致勝的關鍵,還有什麼比人力資源部更重要的,企業必須把錢用在對的地方,讓人力資源部門做真正應該做的工作。」他說。

  誠如威爾許所言,我們也感同身受地發現到,許多企業組織並未正視人力資源部門的定位,使得人力資源部門空有其名,既無法發揮聘任、培養與拔擢人才的功能,仍停留在人力室管人事的階段,更遑論蓄積人力資本,以及為企業的人力資本、智慧含量做出評量。

智慧資產含量多寡的戰爭

  當前企業面臨的競爭,是一場組織智慧資產含量多寡的戰爭。智慧資本含愈高的企業,競爭力就愈強,取勝的籌碼與機率也就愈大,而人力資本,是智慧資本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如何蓄積?又如何衡量?值得企業深切關注。

  對此,中國生產力中心(CPC)自瑞典ICAB公司引進IC Rating™ 智慧資本項評量工具,IC Rating™ 是由瑞典萊夫.艾德文森(Leif Edvinsson)所創設,艾德文森是全球第一位建立智慧資本評量制度的先驅,也是全球智慧資本理論與實務重要推手,其所創的IC Rating™ 架構嚴謹,全世界已進行超過250個評鑑案例,施行績效卓著。

  在ICAB公司派專家來台成功培訓20位CPC IC Rating™ 種子顧問人員後,CPC成立IC Rating™ 專案團隊,就企業組織的智慧資本衡量上,協助企業就其不同體質,給予客觀、最適化的服務與協助。使企業最佳化(optimize)組織的智慧資本,其長期獲利能力也就能最佳化。

最佳化組織智慧資本

  在IC Rating™ 理念的基本架構中,企業配方的組成要素為公司的商業營運訣竅與模式,以及所屬商業環境的狀況;組織結構資本:包括智慧屬性、支援系統,以及流程資本的組成結構;人力資本包含管理階層與員工,關係結構資本則是與不同利益團體的關係。舉人力資本部分為例,在管理階層方面上,評量項目包括:品質、能力、管理方式;在員工方面,包括:能力、動力、忠誠、獎勵等。

  IC Rating™ 的執行方式,是根據公司內外相關人士提供的資料進行:對內向管理階層與重要員工,對外向客戶、合夥人與供應商進行可量化的深度訪談。根據評鑑的複雜程度不同,完整的評鑑需要約四到六週的時間。此項評鑑將會提供三個部分觀點:執行主管的觀點、營運部門的觀點以及受訪者的觀點。經由以上過程,可以彙整出智慧資本的重要指標。

為知識企業找出「隱藏價值」

  IC Rating™ 在概念模型包含三種評等:第一種是對智慧資本目前價值的效率進行評估,第二種為公司對更新與發展智慧資本所做的努力,第三種則對目前價值降低的風險進行評估。

  其中智慧資本的效率與更新和發展的努力分為十級;智慧資本效率降低的風險則可分為四級,而此三個層面皆以企業未來發展為導向,藉此評估分析公司的潛力。

  而IC Rating™ 評量的成果,不但可作為企業控制系統的基石,包括極大化未來獲利能力可衡量的目標;同時也可為改進與改革活動打下基礎,協助企業找出需要改善之處,作出改革的決定與行動;更重要的是,為知識企業找出「隱藏價值」,也就是知識企業在同業間賴以脫穎而出的知識資本。

  企業的人才戰爭永遠沒有停歇的一天,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一定要從「背景單位」向上提升,確實發揮其戰略角色及功能,時時掌握及盤點人才資本的質量,能讓組織的策略願景與人才佈局緊密結合,讓組織策略地圖與人才資本發展脈脈相連。

  以長遠的思維格局來發掘及培養人才,建構人才資本與智慧資本的評量機制,而IC Rating™ 正是一項值得信賴的衡量工具。

【本文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暨能力雜誌社長,且文章已經刊登於能力雜誌第607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資訊請參考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猜你喜歡
*
智慧資本的衡量

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邁入以知識與智慧取勝的新賽局,智慧資本的累積、衡量與管理,成為牽引企業向前疾馳最強有力的引擎。當今企業競爭的本質已逐漸由實體轉向無形,從看得見的資產轉向看不見的資產,例如: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營運流程、創新能力、品牌、專利、商譽、顧客關係、團隊領導力、員工向心力……等等。智慧資本逐漸成為知識經濟的重心,因而,企業創造價值的方式也由過去有形資產的管理,轉變為無形資產的管理;績效觀點也由投資報酬率(ROI)、資產報酬率(ROA)、股東權益報酬(ROE)延伸到經濟附加價值(EVA)。

*
重燃閱讀 躍昇智慧資本競爭力

知識累積與思考習慣,逐日1.01的成效積累成年將有37倍成效。企業增加智慧資本的競爭力,非僅侷限在有形資產的競爭力,更多是無形資產的人才資本與智慧資本。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