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經營創造世界級標竿(下)

瀏覽數:2061
關鍵字:


若我們將全球TOP10管理技術與台灣TOP10管理技術加以比較,可以發現台灣企業與其他國家企業在管理工具使用上,有相當大的落差存在。重疊的部分只有策略規劃與全面品質管理這兩項管理技術。分析兩者的差異可以發現,歐美企業多數著重在策略型管理技術的運用;亞洲企業近幾年也開始重視策略型管理技術,但工具型管理技術仍占重要地位。其中,很明顯地可以看出,知識管理的重要性未被凸顯與重視;而台灣企業則多以工具型管理技術為主,尤其著重改善製程的工具型技術,策略型管理技術的運用很顯然地尚未普及。 再讓我們從產業驅動進程的觀點來看,在「要素驅動」的國家中,國家競爭力的指標著重在基本需求,包括:制度、基礎建設、總體經濟穩定性、基礎性人力資本;發展到「效率驅動」的國家,國家競爭力的指標就會強調效率強化因素上,包括:高級人力資本、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市場效率、金融市場效率、技術整備程度、開放性與市場規模等;當發展到「創新驅動」的國家時,國家競爭力的指標落在創新與創新的精緻程度上。

以策略型管理技術加速創新

依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發現,對應到每人GDP(人均所得),要素驅動國家,每人GDP大約在3000美元以下;效率驅動的國家,每人GDP介於3千到1萬7千美元之間;邁向創新驅動的國家,每人GDP將超過1萬7千美元。 另依據經建會的資料顯示,2006年亞洲國家的每人GDP,以日本的3萬5565美元最高,新加坡為3萬103美元,香港為2萬6603美元,南韓為1萬8490美元;台灣則是1萬6030美元。顯見台灣目前的發展,正處於由效率驅動跨入創新驅動國家的交界點上。 台灣若想要達到快速發展,趕上先進國家與之並駕齊驅,必定要從創新與加強創新的精緻程度著手。要達到此一目標,必須善用策略型管理技術與工具,標竿學習卓越企業,加快成為卓越企業的腳步。 若我們觀察世界卓越企業,可以發現卓越企業通常都具備以下特質:1.貫徹價值觀的企業文化;2.重視企業社會責任;3.持續創新的思維與行動;4.結合顧客導向的品牌塑造;5.專注於核心競爭力;6.兼顧效率/效能的人本組織。 舉例來說,連續兩年獲選《財星雜誌》(Fortune)「全球最受推崇企業」第二名的日本豐田(Toyota)汽車,堪稱世界級標竿卓越企業。造就豐田如此成功的基石,根植於其崇尚「人本管理」(Humanagement)的卓越組織,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執行人腦/人心關係管理(Head/Hear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重視組織文化與核心價值,以威信式領導風格,參與式的經營決策,多元方式激勵人心,引導員工自主創新。

組織創新體系為卓越奠基

又如美國蘋果(Apple)公司,連續三年贏得創新力第一名。秉持著「創新是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向世人宣稱「我就是與眾不同」,標榜「個人具有改變世界力量」的信念,強調運用新科技簡化生活的創新思維,從消費者需求及使用體驗中,發掘新技術的商業潛能,使其能夠屢屢掌握引領世界的獨特商機。 再舉連續兩年榮獲歐洲卓越品質獎(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 EFQM)的德國Bosch公司為例,其善用多元文化人員的特長,籌組跨文化團隊,標榜「每個小時都在創新」的精神,提升產品競爭力,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進步的機會。除了對技術的專業要求外,Bosch對於社會責任的履行不落人後,每年投入超過1億歐元,研發環保新技術,降低環境污染,並成立德國最大工業基金會—羅伯特.博世基金會(Robert Bosch Stiftung),投入慈善事業。 欲追求卓越,組織內必須有創新體系為卓越奠定根基。

從卓越經營架構的七個構面—領導統馭、策略規劃、顧客及市場導向、資訊分析與知識管理、人力資源發展、流程管理及經營成果持續進行改善。 透過評比技術與平台進行自我評量,挖掘企業內部營運瓶頸,驅動成長指標及動力,藉由卓越經營的診斷輔導,取法最佳實務改善學習效益,運用知識管理掌握契機,借重標竿學習持續突破。 從自我評量到外部評量,從區域最佳到世界競爭,逐步朝世界級企業邁進,循著卓越經營之路邁向卓越,創造巔峰。

【本文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暨能力雜誌社社長,並刊登於第628期能力雜誌觀點專欄,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