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自1993年起,持續針對全球企業進行管理技術與管理工具使用趨勢、實用性及滿意度調查,2009年針對全球五大洲、70多個國家、超過960名執行長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全球企業最常運用十大管理工具分別為:標竿學習(76%)、策略規劃(67%)、使命和願景(67%)、顧客關系管理(63%)、委外服務(63%)、平衡計分卡(53%)、顧客區隔(53%)、企業流程再造(50%)、核心能力(48%)、企業購併(46%)。
對照前次2007年的排名為:策略規劃、顧客關係管理、顧客區隔、標竿學習、使命與願景、核心能力、委外服務、企業流程再造、情境規劃、平衡計分卡。
從2009年的調查結果,可以觀察到因金融海嘯引發全球性不景氣,企業應變的思路及做法,於管理工具運用突顯出濃厚「資源精省」的意味,例如:標竿學習躍居榜首,平衡計分卡上升至第六名,委外服務及平衡計分卡都是講求精準控制與降低成本的管理手法。另外企業購併及使命與願景的使用率也上升,也顯示企業放眼未來景氣回升的契機,積極掌握市場重新洗牌的機會,進行長遠布局。
中國生產力中心i-Bench團隊,也調查2009年台灣企業使用管理技術與管理工具。調查樣本包括台灣2,000大、國品獎、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小巨人獎、磐石獎等得獎企業,針對1,768家企業發出問卷,回收731家,統計得出台灣管理技術與工具使用排行。
2009年台灣企業最常使用的管理技術依序為:ISO、5S、六標準差、企業資源規劃、全面品質管理、標竿學習、及時生產管理、企業文化塑造、知識管理、策略規劃物料需求規劃。2008年調查結果排行為:ISO、5S、企業資源規劃、六標準差、流程再造、企業文化塑造、全面品質管理、策略規劃、物料需求規劃、知識管理、標竿學習。
相較之下,台灣企業仍偏向採用生產品質控管工具,國際間則以經營管理與策略規劃工具居多,不過,隨著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的轉型、升級,台灣採用策略性工具比率已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另一個國內外企業共同的現象則是,標竿學習使用率大幅攀升,國外企業由第四名攀升到第一名,國內企業由第11名上升至第六名,顯示在不景氣中,企業發現到從他人身上汲取成功經驗,是最省資源的改良及創新方式。
標竿學習不失為促進企業成長的好方法。先透過企業自評,了解組織的強項與弱點,找到標竿學習對象,包括同業及異業,學習其卓越的解決方案,但須留意的是,企業體質各有差異,不能全面模仿,全盤移植,必須融入自己組織的特色及企業文化,加以改良成為具體的行動方案,並設定關鍵績效指標,定期檢視成效並持續改善,方能收標竿學習的實質效益。
【本文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刊登於2009-12-07/經濟日報/A17版/經營管理,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