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在地資源 創造商圈獨特價值

瀏覽數:2016

  台灣的商圈多數由中小型零售業以及服務業聚集而成,通常資本規模小,而且人力與資源有限情況下,面對百貨公司、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等中大型零售業及無店舖經營,挾帶成本、資金、通路、市場資訊、行銷、品牌等優勢,以現代化經營模式,使得傳統零售業及服務業的生存空間日漸縮小,對傳統商圈的生存與發展造成威脅。

  此外,在不景氣的籠罩下,民眾休閒型態丕變,「宅」經濟大行其道,對商圈的營業額及來客數,均有著相當顯著的影響。隨著M型社會及體驗經濟的發展潮流,零售業者不是以低價提供高價值,就是藉由創造獨特的市場利基,或開創能讓消費者萌生情感依附的產品,以求符合消費者善變的需求。藉由創造顧客體驗,萌生顧客感動,進而掏腰包消費,甚至持續回購,一來再來。

  隨著各地方重大建設的快速發展及商業活動的瞬息萬變,若就促進商圈整體發展的觀點來看,商圈的發展必須進一步掌握整體環境變化的脈動,對消費者需求與消費習性的轉變,也要提早加以因應,整合周邊產業及相關資源,規劃出整體的發展藍圖,為轉型做好準備。

  商圈若要在競爭者環伺及不景氣環境中脫穎而出,贏得消費者青睞,必須多元結合在地資源發展區域商業,建立起商圈的獨特性價值,創造出吸引外地遊客的誘因,以凝聚更多元的消費族群。

  中國生產力中心多年來致力於優質商圈的塑造與輔導,例如:內灣形象商圈、北埔形象商圈、平溪形象商圈……。許多商圈在商家與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攜手共同努力下,由沉寂到活絡,由門前冷落到買氣滿點,尤其在假日絡繹不絕的人潮推波助瀾之下,帶動了地方商機發展,促進年輕人回流創業,火車頭效應,影響其他商圈群起效法,紛紛結合地方文化、產業特色及在地資源,點燃在地產業與觀光發展商機。

  為了協助商圈開闢創新與獲利的新蹊徑,中國生產力中心整合商圈輔導實際經驗以及理論基礎,研究並提出商圈發展面向及商圈完備度評估模式,評估模式如何進行,將於下次詳細說明。

【本文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刊登於2010-02-08/經濟日報/A16版/經營管理,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