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國際經濟環境,企業進步與否一如連續競賽,要進步就不能像在跑步機上,只跟自己比較。當前,企業必須呼應全球市場的需求。然而,在擬定長期策略時,往往對包括:財力、科技、製造、行銷力等資源感到捉襟見肘、力不從心。建立「策略聯盟」便成為扭轉乾坤的好方法。
根據M.E.Porter與M.B.Fuller的定義:「策略聯盟為企業間為各種業務層面上的合作而成立正式的、長期的結盟,且此結盟尚未及於企業間合併(Merger)的層次。」策略聯盟依照價值鏈已發展出:研發、製造、行銷、混合式等型態;依照資源組合類型也可區分出:互補型策略聯盟、強化型策略聯盟;依照國家地理環境則可區分為國際聯盟、國內聯盟。
策略聯盟具備互補性的知識與技術能量的效能,可以協助企業躍升,卻也容易因技術流失,喪失核心競爭力,讓企業從此殞落。因此,成敗的關鍵,便在於聯盟者彼此能夠捐棄己見,以主動、熱心及使命感,抱著捨我其誰及「誠信」胸懷,方能產生巨大的綜效。
中國生產力中心(CPC)自2009年9月為了協助台灣相關產業快速建立碳纖維應用產業端的合作開發能量,在獲得經濟部技術處的肯定與支持下,成功整合包含公協會、法人研究機構、政府單位、企業、大專院校等20個產學研單位的技術能量,成立了「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聯盟」,以運用國產碳纖維材料優勢利基,開發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
碳纖維被稱為21世紀革命性的材料,因其具備材質輕、強度高、抗電磁、耐疲勞、耐腐蝕等優異特性,為民生及軍事用途如:電力傳輸、工程補強、綠能、耗能源產業的重要材料。
近二年來台灣在產能與品質逐漸提升,直接助益營建工程、車輛工業等升級轉型。在推動過程中,CPC團隊對外展望世界市場趨勢,研擬影響力議題;對內了解產業現況,確認優勢利基與劣勢缺失;聯合技術法人與學界專家,建立技術團隊;拜訪產業(垂直或水平)相關廠商,串聯從材料端到運用端的研發價值鏈等。
計畫推動年餘效益已浮現,例如:「健橋安家計畫」不僅提升了國內公共工程品質,亦可協助如橋樑、建物、古蹟等公共工程的維護,保障社會大眾的安全福祉。
再者,順應節能減碳的趨勢,將碳纖維應用於車輛零組件關鍵技術的開發,透過「輕車減碳計畫」開發低成本、輕量化、滿足車體結構量產應用所需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技術,預期有形效益可創造數十億到千億元的商機,更能提升臺灣複合材料產業整體水準。
隨著經濟型態的演變,使得企業經營的根本思維也產生質變,從競爭到合作,從互斥到共生,由占有關鍵資源為勝出優勢的對立競爭,演變為智識資本合作與共生夥伴關係的經營。
未來,CPC將持續結合產官學研資源,在實踐一起強大(Strong Together)的信念下,由競爭走向合作,致力為產業創造出更健全與完備的環境,協助建構起國際競爭優勢,共同打造「贏」響力,邁向世界舞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