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經營〉賦權增能 是科學也是藝術

瀏覽數:3181

  賦權(Empowerment)具有主管釋放權力給部屬的意涵,又有學者研究以為,在賦予部屬權力之前,必須先提升部屬做事的能力(增能),方能授權委責。及至80年代後,將「賦權增能」觀念應用於組織行為與管理領域,愈來愈受到企業領導人重視。諸多企業認為對員工賦權增能,是提振團隊士氣、解決組織績效不佳的良方之一。

  知名的管理學者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與羅伯特‧華特曼(Robert H.Waterman Jr.)曾針對3M、IBM、HP、麥當勞等62家企業進行研究,探討這些企業為何在面對顧客需求改變、競爭者實力增強等環境劇烈變化之際,依舊能靈敏因應,研發創新的產品以及服務,成為卓越企業?

  探究上述卓越企業的成功特質歸納為:尊重員工個人並給予適當自主權、願意提供訓練,給予合理及明確的目標,藉此激發員工表現傑出,而使企業邁向卓越。舉IBM為例,創辦人小華特生(Thomas Junior Watson)便強調:「IBM培養人才方法是當員工工作性質改變時,我們會提供再訓練的機會;發現員工不適應工作,則會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希冀以賦權提升效能的領導人,在授權之際,更應把增「能」視為一項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

  「增能」從科學層次解釋,即是透過評核、學習循序漸進來提升部屬的工作能力。首先是藉由明確釐清部門與個人職責及職掌劃分,可運用「職位說明書」,將每個職位職掌的內容、具體的工作規範、所應負責的作業,加以書面化以及標準化,依此盤點每位部屬能力的高低、人格特質的優點缺點;其次從中訂出可具體衡量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據以管理、跟催、改善、以及考核。再者,依據階層、職能、在職等進行教育訓練,以縮短部屬達成被賦予目標及任務的能力差距。

  「增能」以藝術層次來解釋,即為檢視組織中造成部屬無力感的因素,運用溝通、協調技巧、形塑組織氛圍、同儕力量來增加其對提升自我效能的認同。

  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如湯姆‧畢德士所言:「一個組織長久的生存,最主要的條件並非結構的形式或管理的技能,而在於我們稱之為『信念』的精神力量,以及這種力量組織全體成員所形成的感召力。」

  這種信念的強化與落實就是企業文化。卓越企業塑造核心價值的企業文化,藉由潛移默化、容忍失敗以及獎勵的方式,來協助員工釐清組織對其工作的期望,進而增進組織運作的效益。員工也能在企業文化中,感受到主管對自己的信賴所提供的機會以及舞台,而承諾全力以赴。

  舉惠普為例,創辦人威廉‧惠烈(William R. Hewlett)便強調:「惠普不應該有嚴苛像軍隊一樣的組織,而應賦予員工足夠的自由,讓他們在自己的職務內自行決定朝著目標邁進。」

  如此,企業成為員工織就夢想園地,主管藉由賦權增能提升部屬能力,而部屬遵循願景領航、使命必達,邁向卓越企業何難之有?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