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卓越中心打造綠色品牌

瀏覽數:2554

  四月初連續四天的清明節,許多民眾都利用假期回鄉掃墓。但假期最後一天,高雄大樹鄉在凌晨竟然颳起了龍捲風,才短短的7分鐘,竟然把一整排的電線桿攔腰吹斷,也把當地某家工廠的鐵皮屋頂整個的掀翻。這場意外,造成2人受傷,當地有千餘戶無電可用。

  任何的天災都是一份深刻的生命教材,凸顯出人與人之間、人與土地,環境之間是真正所謂的生命共同體。尤其是因極端氣候帶來的地震、海嘯、颶風的災害,世人總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無奈。然而,環顧過往的產業經濟趨勢發展,其實多屬於損耗式的經濟發展型態,更演變為人類向自然、環境爭奪資源的零和發展模式。

  樂施會(Oxfam)為國際發展及人道救援機構。該機構於今年2月倡議一項名為「品牌背後」(Behind the Brands)的運動。這項運動於超過12個國家同步展開。「品牌背後」主要是針對包括:英聯食品、雀巢、可口可樂、家樂氏、百事可樂、達能(Danone:法國一家知名的乳製品公司)、Mondelez國際公司、瑪氏食品、通用磨坊以及聯合利華等10家全球最大規模的食品及飲料公司,評分該公司在保障婦女權益;保障小農福利;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完善的土地管理;尊重取用水資源的人權;提高供應鏈、政策及營運的透明度的政策透明度與落實程度。但根據樂施會日前所公布的評分結果,著實令人驚訝。上述每日總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整體平均總分都不及格,僅落得「有所改進」、「差強人意」的評語。

  因此,國際樂施會總幹事Jeremy Hobbs就強調,沒有品牌龐大到不需要聽取顧客的意見,並呼籲消費者以實際行動,監督這些品牌企業正視並改善社會政策,具體表現出對環境永續更有責任心。

  的確,沒有品牌龐大到不需要聽取顧客的意見。尤其是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保意識抬頭,綠色經濟與生態永續的趨勢,將成為人與環境共生的平衡性發展模式。企業必須從過往的攫取轉向維護自然環境,並從生產、營運到供應鏈,以實際的行動來建構綠色競爭力;從企業到產業,進一步透過明確的策略與營運機制,達到環保與績效的雙躍進;從產業到國家,則秉持低耗能、低排碳的原則下,從產業政策的擬定與推動,產業發展的扶持與獎勵,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

  實際上,隨著世界經濟重心朝向亞洲轉移,亞太地區國家所倡議有關綠色能源、創新農業技術、社會企業等議題將更為動見觀瞻。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一向致力推動綠色永續競爭力對產業與環境的效益,並率先於1994年開始推動綠色生產力(Green Productivity, GP)運動,中華民國是APO創始會員國之一,CPC則為亞洲生產力組織中華民國理事辦公室,多年來與各會員持續保持友好關係以及交流活動。

  有鑑於此,在政府、民間機構的支持下,CPC進一步提議在我國成立APO綠色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on Green Productivity, COEGP),希冀藉由國際合作與資源整合的機制,協助APO會員國發展綠色生產力,並透過專家經驗的分享提高綠色競爭能量。

  目前,綠色卓越中心已如火如荼地展開。除了推動區域級綠色企業評量與標竿實務,以作為衡量產業價值鏈投入綠色經營活動之效益(Green Performance)外,亦規劃綠色政策工具以及活動如:綠色標章、產品認證、廠房認證以及投入國際環保標章、技術培訓、研討參訪、人才認證、綠色設計、綠色製造與綠色行銷等。期待透過綠色卓越中心平台,將我國推動綠色生產力的技術與輔導認證推動成果,與各會員國相互切磋琢磨,進而早日達到成為亞太地區綠色生產力的領導者之願景。

  (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黃麗秋採訪整理,專欄每週一發表)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