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組織慣性 從成功到卓越

瀏覽數:2801

  「卓越企業的致勝配方-紀律」一文刊出後,我便接獲許多企業界好朋友的回應與指正,紛紛表示深有同感。他們一致認為身處如此高度競爭的環境中,企業要從優秀企業邁向卓越企業,「紀律」是一項核心的關鍵因素。在此,我也非常願意接續這個議題,再提出個人些許的心得與各位讀者先進分享。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腦部與認知科學」實驗室,曾進行一項名為「習慣如何形成」的研究實驗後歸納出結論。科學家實驗出習慣的養成必須經過「提示」、「慣性行為」、「獎酬」三階段,然後創造出「渴望」,並形成各式各樣習慣迴路。有了習慣迴路,人們便能因為習慣迴路去記憶已經學習過的能力。但遺憾的是,人腦是無法去分辨習慣迴路的好與壞,所以一旦養成了習慣,便很難改變。

  不管企業或工作者皆有行動慣性,就是想以同樣的思維,同樣的做法,卻想要不同的結果。結果是,慣性慢慢累積成鈍性,久而久之轉為惰性,失去熱情,逃避改變,得過且過。我經常提醒CPC同仁,慣性是創新的絆腳石,唯有經由時時歸零、持續學習方能對抗慣性,方能擺脫淪入鈍性及惰性的惡性循環。

  《成功的共通性》一書作者葛雷所進行一項研究對組織或社會留下跨時代影響的人,他們的成功決定性因素,發現了一個簡單且深刻的道理,就是「成功者習慣去做失敗者不愛做的事」。成功者當然會有不喜歡做的事,但他們會不斷開發並鍛鍊身體(PQ)、智力(IQ)、情感(EQ)、精神(SQ)四項才能,以昇華到對生命意義、願景以及對價值觀的渴望,克服情緒,堅持對目標的追求,做出必要的犧牲。

  現今是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但同時也是充斥著缺乏道德的商業、追求快速致富的野心等機巧、誘惑的經營環境。領導人一方面時常面臨企業的十字路口,另一方面還得滿足股東、內部員工的期望,做出高瞻遠矚的決策,經常是面對進退維谷、兩難的局面,導致少有人可高枕無憂,要嚴以律己地,不受外在環境誘惑與影響其實並不容易。

  我認為,應先從個人的日常管理提升自我的領導能力做起。首先要確立個人的人生願景與目標,並且同時涵蓋物質與精神面;工作與生活。在願景與目標確立之後,在達成目標的路途上,必須將自我反省與自我修正的功夫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陰晴禍福,保持同樣的速度向前行,達到每日所設定的目標,從中淬煉出克服橫逆、堅定自信的人格特質,不僅將有助於發揮個人影響力,也能激勵組織成員。

  企業就如同人的身體一樣,存在長期的問題與突發性的問題,如果缺乏自律精神的話,整個組織成員沈溺在行動慣性中,難以激發他們發揮潛力或熱情,在面對破壞性的變化時,多數的員工就會止步觀望,不知敵之將至。所以,企業必須從日復一日的日常管理做起。日常管理奠基於P(Plan)-D(Do)-C(Check)-A(Action)的管理循環,協助組織成員釐清使命與執掌;確認顧客與需求;做好差異分析與改善的工作規劃,再透過連結績效管理的工具,貫徹執行力,以求確實達到組織設計的目標。

  從諸多例子顯示,卓越的企業願景與策略的達成,莫不由於擁有一位堅定信念,不受環境起落影響的領導人,他們點燃組織成員心靈之火,激發員工熱情,而能讓他們彎下腰、蹲下一點一滴的改善,終將讓企業邁向卓越。

  (本文由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口述,黃麗秋整理,專欄每週一發表)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