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再造創業家精神

瀏覽數:2671

  不斷在顧客經驗上下功夫,造就台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並成為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的火車頭。然而,隨著兩岸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後,預期將對洗衣業、美髮美容、餐飲、汽車維修等業者帶來經營上的衝擊。在此之際,我建議業者重拾創業家精神,在有限的資源下突破並集中讓產品與服務,朝向價值極大化,開創新典範的方向努力,確保永續發展的競爭力。

  為什麼需提醒業者回歸到創業的初衷?《成功不墜》(Revival of the fittest)一書作者唐納‧薩爾指出,大多數企業發展至成熟期後,容易陷入「主動慣性」。便是領導人面對外在挑戰,只會加速進行過去成功的活動,而且是更積極的努力回應。他形容這種情況就宛如一輛車子的輪胎陷入水溝時,駕駛人還將油門踩到底,結果是越陷越深。

  要避免組織陷入主動慣性,領導人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成功一日便可棄,回到堅持信念,儘管一無所有卻無所懼的創業初衷。

  以近來受到兩岸消費者矚目的小米機為例,該公司於2011年創立後研發的小米手機,將目標顧客鎖定為專業手機發燒友,再透過網路與微博,努力塑造品牌,更投入很多行銷資源、廣告,提升整個消費氛圍,進而在智慧手機市場創造出亮眼的銷售成績,僅用一年的時間,營業額便達到100億人民幣,連臉書、谷歌等都望之莫及。但面對小米科技快速成長,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卻沒有被成功沖昏頭。他接受媒體時說,自己不止一次提醒同事們要忘掉業績,只有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才能帶來長遠的價值。

  現今產業環境變化太快,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更令經營者戒慎恐懼的是,讓曾經叱吒風雲的企業應聲倒閉的經常是外行人,例如:以電腦起家的蘋果改寫手機產業的遊戲規則;網路書店的便利性讓傳統書店門前車馬稀……,典範移轉是如此快速,你我熟悉的各產業龍頭企業,都面臨極大的生存威脅,企業經營者必然突破舊典範的框架,才有機會用新的眼光找到新創意,進而建立起新典範。

  尤其是服務業,更容易陷入服務鑑別度低的瓶頸。創新的重點是從關注消費者生活風格的轉變,迎合他們的生活型態、嗜好以及需求之後,從品級、品味來塑造品牌價值,再回過頭來重新設計服務流程,即能找到創新的原動力,建構起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生活核心競爭力。

  我再舉個例子,國內洗衣業者多數採小本經營的模式,被視為服貿協議下的弱勢產業,業者生存岌岌可危。但事實上,在CPC所輔導的洗衣業者之一的臻穎公司,專注於「服務」而非「洗衣」,透過重新定義洗衣服務業的範疇,將企業的危機化為轉機。

  臻穎公司與7-11便利超商以及統一集團的物流公司進行異業聯盟,建立起綿密據點的洗衣通路,進而提供消費者全年無休24小時衣物隨時送洗的便利服務。除此之外,消費者送洗物後,該公司提供免費衣物健檢的服務並且洗衣流程全程錄影;在清潔劑使用上,採用不污染環境、不損傷衣料的環保清洗劑,更在洗衣後採用人工摺疊整齊地放在專利的收納箱內,再以簡訊通知消費者取回,為消費者創造出「衣然如新」的服務體驗,更為國內洗衣業建立新標竿學習態樣。

  誠如彼得‧杜拉克所說,一個經濟要持續成長,要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中小企業前仆後繼才是關鍵。期待服務業者抱持突圍的精神,堅持信念開創新局,推動產業新里程碑。

  (本文由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口述,黃麗秋整理,專欄每週一發表)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