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企業是台灣經濟實力向外延伸的最大動能。其不僅具有從全球看台灣的廣闊視野,所累積適應及生存在各國不同的環境制度與政策的經營之道,對以出口貿易為主的企業而言,更有諸多能夠借鏡與學習的寶貴經驗。
然而,隨著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變遷越來越快速,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台商企業而言,現今是危險與機會並存的時刻,亦是如何逆轉局勢,先蹲後跳的關鍵時刻。
日前我應「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之邀,於今年第19屆的年會上以「台灣昇級轉型新思維—新生產力與創新」為題發表個人的己見,但礙於時間因素,無法說明清楚,故藉此專欄一隅,將些許加以補充。
我於會中指出:攤開世界地圖,不難發現全球經濟發展從次貸危機以降,油價波動、通膨陰霾揮之不去,已呈現出成長疲軟無力、失業率持續居高不下、全球貨幣寬鬆政策持續進行,卻也導致貨幣戰爭越演越烈的種種情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顯示,歐洲經濟是呈現衰退負0.6%,失業率則持續攀升到12%;美國則陷入成長疲弱,經濟成長率下修為1.7%,失業率則高達7.5%;即便是被視為全球成長動能的中國大陸,也因內需市場的成長趨緩,導致經濟成長下修為7.4%;台灣在此波經貿環境改變中,也深受影響,經濟成長率下修為2.3%,失業率亦達4.1%。惟在一片衰退聲中,東南亞新興市場一枝獨秀,內需市場需求強勁,帶動經濟成長率為7.2%。
我要強調的是,現今已是低成長率、高失業率、高競爭、高風險的「一低三高」時代,消費者手中可支配的資源大幅減少,已造成消費者信心不振,寧願多儲蓄現金,以因應不時之需,如根據某一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儲蓄率高達58%,已躍升為亞洲第一名;台灣有七成的民眾選擇縮減消費支出。
影響所及,消費者由衝動消費轉為理性消費,並且更重視產品的性能及價格比。換言之,消費者行為已呈現「高質低價」的趨勢。此一趨勢轉變,可從近年來ZARA等平價時尚的服務風潮席捲全球以及小米機於大陸市場供不應求,來看出端倪來。
實際上,過往消費堆砌出的榮景,隨著一波又一波的經濟海嘯化為泡沫,持續性的經濟衰退與消費緊縮,使得台商企業在營運、產品、服務、流程,甚至是生活以及價值觀都必須進行深度的反思。那就是,「生產力」要走出既有執著在品質(Q)、成本(C)、交期(D)等元素的思維,進一步提升為價值(V)、速度(S)、創新(I)新元素的革新做法,協助客戶面對終端消費者需求,促進幸福生活,而在此過程中,「速度」(S)將是未來走向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關鍵。
可以這麼說,要跨越變動的環境,台商企業應抱持客戶成功新思維,以預測環境變化來充分掌握影響生產力元素的變數,從後端的行為轉變為前端的預應,讓生產力結合服務、美學、環保效應,躍升為體驗、感動、以及永續的策略,進一步在品質上做到精益求精;在品級上做區隔;在品味上迎合消費者簡約奢華的需求,藉由提供最適的產品、最佳的服務以及解決方案,創造感質的體驗,以走出品牌之路,迎合消費者優質與幸福生活的想望。此即我稱之為:「新生產力」思維。
(未完,下週待續,本文由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口述,黃麗秋整理,專欄每週一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