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遍地開花 突破悶經濟

瀏覽數:2677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每5年進行一次的攤販經營概況調查結果顯示,受到經濟發展與失業情況影響,102年全國攤販數為31萬8千餘攤,攤販人數達49萬人1千餘人,生產總額為2,444億元,比起97年普查時,分別增加了3.12%及4.06%。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調查中發現,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攤販比例從上一次調查的7.18%提升到 11.58%,而且業者認為經營攤販收入比上班族高,而且工作時間較短,可以較為快速存到創業資金後一圓頭家夢,所以在未來一年內想改行的比例僅7.28%,是歷年調查最低。

  現在社會上,很多專家學者都在討論這一代「全球化世代」的未來,認為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少,出路越來越窄。在悲觀的社會氛圍下,到了畢業季,也許為了怕畢業即失業,不少年輕人因而故意選擇延畢,形成把大學當成醫學院念的特殊情況。相較於此,我認為對於願意投入攤販的高學歷年輕人,能夠應用他們所學,做到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用創新改變攤販的經營生態,應給予正面的肯定與鼓勵,而不該認為他們是浪費國家教育資源。

  率先提出「創新」、「創造性破壞」、「企業家精神」三大概念的德國經濟學家熊彼得(Josdph A. Schumpeter)曾說,創新是人類經濟發展得以不斷向前邁進。而創新的推手就是創業家。當景氣循環到谷底時,藉由將多餘的競爭者淘汰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創新產品,便會使景氣提升、生產效率提高;但是,當某一產業又重新有利可圖的時候,它又會吸引新的競爭者投入,然後,又是一次利潤遞減的過程,景氣起起落落都不脫離這樣的模式。

  台灣因欠缺豐沛的天然資源,因而發展出仰賴出口貿易作為主要的經濟命脈。過往,這種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趨勢潮流所建立的產業政策邏輯與模式,的確也造就了台灣經濟奇蹟。只是,當其他國家也如法炮製生產相對應的產品與勞務,國內企業為了提升競爭力,更容易投入大部分資源做大規模,排除競爭者來爭取國際買家,導致淪陷紅海戰場難以自拔,而增加產業失衡的風險,這便是目前台灣處於悶經濟而亟待突破的緣故。

  產業是企業集合體,一旦能解決產業發展問題,相對來說,也解決企業發展瓶頸。因此,政府與民間必須攜手合作再進行經濟轉骨,強化以創新驅動取代效率驅動的發展模式,從集中式的產業發展演化為遍地開花的企業發展思維,幫助企業從「製造」到「智造」再轉為「創造」以開創新局。

  在過程中,政府要做的是檢視體制是否被扭曲、政策執行是否有缺點,讓不管是受雇於人或是自己創業的基本生活皆能獲得滿足,他們才有餘力投入市場,各行各業因此能夠多元發展,而多元會帶來更多創意,藉由創意提升到創新,回饋給民眾更大的福祉。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口述,黃麗秋整理,專欄每週一發表)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