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銀髮消費覺醒,台灣企業們準備好了嗎?(上)

- 撰文者:
- 2017/05/25 瀏覽數:2633
談起銀髮經濟,一般人的理解多半是以65歲以上的族群為主,並和醫療看護相關產品作連結,卻忽略對「輕銀髮經濟」的關注。而所謂的輕銀髮族群,是指已屆滿勞工退休年齡55歲而未滿65歲的人,根據國發會的調查指出,於西元2061年,台灣工作人口的主力將以240萬的輕銀髮人口為主軸。
簡而言之,他們也勢必將成為消費市場的核心客群,食、衣、住、行無一不與,也因此,對於此族群所專有的特性,台灣企業必須更深入了解。
以現階段台灣輕銀髮族群而言,這些人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1946-1964),並擁有著下列特點:
- 科技適應與學習渴望
在西元1995年8月24日所問世的視窗系統風潮影響下,當時正值30、40出頭的輕銀髮族群們,對於電腦與科技的運用並不陌生,因此,對時下智慧手機、平版與APP的使用有更高的接受與應用能力。
因此他們可以透過成熟的行動科技,追求屬於自己的便利生活,許多輕銀髮族群都習慣使用Line、Whats App與親友互動,也懂得利用Facebook等社群平台,除追蹤了解朋友的生活近況,更樂意在社群平台上面,即時、共創並分享自己的生活。
而其中有趣的是上述的數位活動多半發生在手機或平板等等行動裝置上,對於數位裝置的接受與熟悉度毫不遜色於年輕人。
- 網路探索與消費習慣轉變
再者,根據AC Nielsen於2015年研究台灣各年齡族群的上網習慣資料顯示,有超過六成的輕銀髮族群都習慣購買前瀏覽產品相關細節資訊。除此之外,其網購成長速度,也從原先的5.2%成長到目前6.4%。其成長幅度高達兩成三,顯現出對網路購物需求性的增加。
另外,在生活中,「健康維護」也成為主軸,所以多數輕銀髮族群多半維持著正常規律的生活型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成為他們活動力最旺盛的時間段。另外,也注重飲食的營養攝取、保健機能與便利獲取,甚至藉由外在的美容技術,來加強自身的外在美觀。
更有趣的一點是,其娛樂活動也產生延續性,對於年輕時喜好的休閒,若有餘力,多數仍會繼續從事這些活動。
- 潛在龐大的消費能力與生活態度
最後,在Nielsen所做的台灣世代生活形態調查則指出,在2015年,相較於台灣其他世代(15~20:Z世代、21~34:千禧世代、35~49歲:X世代),多半的人對於自身財務狀況並無自信,輕銀髮族群則有超過50%以上的人對於自身財務情況有相當程度的掌握與自信,並有著良好的儲蓄習慣。他們所擁有的「潛在消費含金量」是相當可觀。
這也反映出他們自信從容的態度上,對於生活仍保有屬於自己的講究,更有多餘的心力來參與或回饋社會活動,許多人積極參與時事評論或政治活動,也有許多人自願性地到醫院或是服務性社團擔任志工。他們所擁有自主正向能量,將會改變國內以年輕人為主的消費型態。
看到上述的輕銀髮分析後,不難發現,「保持心靈的青春活力」是他們的核心價值,如何催化連結這個主題將會是企業們需要好好思量的重點,緊接著於下週,將會從國外的輕銀髮消費實例切入,看看國外的一些標竿企業,如何因應面對未來輕銀髮族群,以及可以執行的後續實際行動項目。
猜你喜歡

台灣產業除了關注該相關銀髮族休閒之福利措施之外,從經濟層面來看,另一方面則帶來銀髮族相關產業商機,老人照護、居家輔助器材等需求將會大量增加,應把握隨之而來的商機,開創相關產業發展機會。

隨著高齡化時代的來臨,企業對於提供銀髮族群的商品及服務設想的越來越周到了。

台灣將於2020年時,平均7個人就有一位是銀髮族。而人口快速老化,但新的勞動力又尚未補足時,將造成勞動力不足、人才創新動能衰退等影響,是不容輕忽的重要課題。因此,現今各界都必須思考如何發展出具有台灣在地特色的養老退休生活型態,除了可向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標竿學習,也應根據民情與文化特性予以彈性調整,整合創新,突破限制資源,方能減低勢不可緩的人口老年化的衝擊。

國外的零售業早已針對輕銀髮年長族群開始做未來佈局,像是日本知名的大型連鎖超市AEON,便於2012年4月於日本千葉縣的船橋市設立專門針對銀髮顧客的大型門市,滿足年長者對日常用品的需求,美國更有業者已經打造屬於輕銀髮族群的網路購物平台。

台東縣關山鎮農會將舊碾米工廠和穀倉轉化為「米國學校」,一個以米為主題的休閒體驗場所。該園區提供製米過程的實地體驗,米食DIY活動,並推廣食農教育。為擴大農特產品與活動多樣性,並區隔於鄰近鄉鎮,關山鎮農會特別針對銀髮族市場,規劃長宿休閒服務,進一步推動地方創生並活絡農村經濟。此舉不僅促進當地消費,也為農村帶來新活力。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