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產業發展的軌跡顯示,環境從來不是恆常不變的,尤其是今日瞬時競爭、典範移轉等用語高頻率地出現,雖然全球經濟已邁向復甦之路,但復甦的動能和內涵卻已經不同於過往,美國保護主義興起;德國工業前瞻佈局;中國大陸啟動再造工程;東協市場看似商機蓬勃卻也風險升高。諸位領導人可以回顧過去數十年間並自問,物聯網、雲端計算、人工智慧、機械學習,這些在短短幾年快速改變全球產業生態的科技,儼然已經成為當代企業成長新動力,回歸成長與創新的關鍵碁盤,乃在企業生產力再造的能力。幾百年來,生產投入產出之比值定義近乎恆常,但其意涵都隨不同時序與領域,不斷被賦予新的詮釋,具競爭力的企業需要視「生產力再造」為企業永續經營之常態,並將之當成組織經營重要的內在修為。
建立生產力再造急迫感
在這風雲詭譎的時刻,我呼籲企業領導人談永續經營,除了前瞻的經營眼光、厚實的研發技術外,更必須在組織裡建立「生產力再造」的急迫感。探討企業生產力=產出/投入因子的改變掌握箇中的轉變,可發現投入因子已由過往的資金、技術、土地、廠房、設備外,增加創意研發、智慧資本、服務態度、服務品質等因子;產出因子除過往的營收、利潤、市占率等可見要素外,增加了核心能耐(包括:顧客心靈滿足、顧客滿意、顧客再購率)、獨特資產、經營綜效等不可見要素。
新管理思維與科技建立必要作為
其次是企業競爭力要素,從過往的品質、交期、成本轉變為創新、速度、價值。生產力再造驅動模式=產出/投入,我要特別解釋這裡提到投入與產出的「過程(Process)除號」意涵,也就是企業營運過程中所有為了降低成本、提升附加價值的必要作為,都是生產力再造的關鍵驅動要素。我再舉個例子,從營運模式創新來思考顧客價值;以流程、策略再造、組織變革來改善企業體質;將體驗行銷結合智慧化系統應用以創造服務體驗等。這即是以新管理思維與科技工具,將創新思維融入製造生產與服務,使這些要素透過最適化運作,開源節流,提升競爭力以達永續經營的目標。上述種種,都是以人為本並考量生態系(Ecosystem)環境趨勢積極創造價值的生產力提升的作為。
生產力是企業碁盤
近年來,我經常利用與企業好朋友交流的機會做呼籲與提醒。然而,很可惜的是每當提到「生產力再造」的議題,有些企業主卻認為這是一線功能性主管的事,不夠有高度跟遠見;另一些企業主雖然認同卻以為從添購自動化設備來做起。我相信諸位領導人都能深刻感受到即使產業商業模式不斷再創新、顛覆,但真正影響成敗的關鍵卻依然是生產力。我在《打造新五力競爭力》書中即提出「生產力」是企業碁盤;品質力是核心;精實力是能量的蓄積;創新力前瞻未來,運用新五力打造顧客成功力的永續經營。
生產力再造3大修煉
回過頭來,探究組織無法有效提升生產力或是成效不佳的原因?我認為是未能釐清商業問題的核心不是為生產而生產,為服務而服務,而是為了解決顧客的某一個問題而衍生的解決方案。若從這角度來看,添購自動化設備已經如同基礎設施一般的存在,解決不了顧客根本的問題。所以我歸納驅動組織生產力再造工程,發展步驟應先從思維架構化,再有方法、工具以及解決方案。我建議領導人可從以下方法展開作為:
1.聚焦重要目標:縮減企圖達成的目標數量,只聚焦在少數非常重要的目標,讓員工知道為何而戰。
2.關心領先指標:重視能產生預測作用、造成影響力的領先目標,而非已經無法改變結果的落後指標。
3.強化使命感:激發團隊成員對達成整體目標的渴望,讓他們主動前瞻規劃方法,不再被動等待指令。
正所謂思維對了、通了,方法、工具以及解決方案就在哪裡了。我在本中心討論營運策略時會請同仁打破過去的思考模式,透過換一個方向、反轉的角度重新看待核心問題,積極創造價值的生產力,進而對顧客提供客制化服務與產品,以在全球邁向復甦之路的關鍵時刻有效決策、「贏」響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