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再造成功個案—日本東芝機械IoT+M Platform 躍升世界NO.1機械製造大廠

瀏覽數:2700


我以日本東芝機械株式會社 運用 IoT+M平台開創「預測型智造」作為生產力再造的成功案例之一。

背景

成立於1938年的日本東芝機械,起業之作為生產工具機,之後逐漸發展出壓鑄機、印刷機械、精密機械、機器人、半導體裝置等綜合機械製造商,尤其是壓鑄機市占率為世界第一。東芝機械數十年來以「超精密到超大型,製造的東芝機械」為經營理念,從鑄件生產到機械系統都是自行研發,無論是加工大型零件與重切削所需的動柱式龍門、曲面加工所需的五軸加工機、微米級的模具加工機、自動換模、製程監控與管理系統的技術等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IoT+M平台提升生產力

隨著互聯網、IoT、智慧機械人等技術驅動下改變產業樣貌,不管是德國、美國以及中國都與工業4.0靠攏致力重塑生產力,但反觀多數日本企業卻受限於自身保守的企業文化,未能與時俱進投資與應用ICT產業來降低成本、提升生產力,導致日本經濟欲振乏力。東芝機械記取教訓,為了提升工具機在產業的附加價值,進一步提出「IoT+M Platform」,即是「Internet of Things+Manufacturing、Machinery、Maintenance、Monitoring」的意思。東芝機械三上高弘董事長兼社長指出,在經營前景不透明的經濟環境中,顧客需求已從產品的「物」,轉變成「物+α」也就是附加價值的意思。過去,東芝機械以「先進」與「擴張」成為顧客的戰略伙伴。先進即是挖掘技術,強化系統工程技術功能;擴張即是擴充海外營業與服務據點,建立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開發等全球戰略,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現在東芝機械再導入IoT+M Platform解決方案達到3個目標,為顧客創造價值:

1.自動察覺、自我預測,達到無停機(Zero downtime)的境界。

2.升級既有、全新設備導入IoT架構,達到設備效能可視化。

3.轉型為智慧工廠解決顧客問題,與顧客共創成長。

轉型預測型智造

東芝機械體察在物聯網時代,評價生產系統性能的關鍵指標是產量、品質、成本以及零組件的精度,利用資料去分析和了解影響生產系統關鍵指標的因素,並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測與管控,轉變為預測型智造的服務。因此,以「蒐集、分析、聯繫」為關鍵字,設計出3種功能的IoT。

1.製造IoT:提升產品品質或稼働率的最適化智慧製造。

2.監控IoT:透過感應器蒐集、累積數據,掌握設備的健康狀態。

3.保養IoT:利用感應器蒐集資料加以分析,監測設備故障徵兆。

啟動組織變革支援 IoT+M Platform

東芝機械為讓 IoT+M Platform 為組織帶來新價值,更進一步進行由高層領導組織變革,展開「TM-PΣPlan」(Toshiba Machine Profit Sigma plan)策略,以「變革帶動高收益」、「選擇與集中」2大主軸,將經營資源聚焦降低成本與服務高價值顧客。導入生產力再造工程為東芝帶來3大成效:

1.預警設備故障並降低成本:從故障發生瞬間便能掌握狀況,透過警示資訊立刻鎖定原因,縮短了維修時間,大幅增加顧客便利性。

2.從反應到預應設備保養:避免顧客為等待更換特殊零件而出現停機空窗期,提升顧客的設計稼働率。

3.透過設備資料蒐集,提供顧客更好的保養建議與零件更換時機,避免顧客選用副廠的零件或消耗品。

東芝機械導入IoT+M平台,透過開發、製造、銷售、改裝及售後服務,進一步將經營領域擴展光學、奈米等新領域,以達成世界NO.1的機械製造大廠前進。(本文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台灣亞太產業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