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宏觀的彩虹曲線
價值追求是企業的永恆命題,1992年施振榮先生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線(Smiling Curve)理論,作為製造業附加價值創造與競爭策略訂定之依據,而後其更將微笑曲線的概念應用到產業發展,以作為臺灣各種產業的中長期發展策略之方向。而隨著製造業毛利的下降,大家也開始在討論如何翻轉微笑曲線;晚近的觀點多是以設計和體驗行銷加值微笑曲線的兩端,亦有人建議以工業4.0的智慧生產概念來打造製造業的生態系,以提升組裝與製造端的附加價值來翻轉微笑曲線。但我一直覺得,這樣的理解總有那麼一絲不盡如人意,價值提升不應該只是製造業觀點,而是所有產業都應該一體適用。
總體生產力所追求的價值觀點是從消費者出發,價值的真正產生點在於「消費者」,因此,對生態系的理解也不能把消費者排除在外,翻轉微笑曲線的力量不只是前面所提的資源與技術串連;而生態系也不僅侷限於產業,而是將消費者與環境都納入生態系的人本思維,在這樣的生態系理念下,我們會有更多的價值創造機會,而彩虹曲線的詮釋也不會僅止於製造業,所有的產品或服務,都是未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創造人物境共好必須考量的重點。
每一個生產節點的價值創造活動,都應該追求與消費者和其生活的緊密聯結;這個聯結不僅是供給者與需求者的關係,更可能走向共造共創、群創群造的多元模式,這樣以人本為核心,包容更多可能性的觀點,才是我理想中的彩虹曲線。
如何由微笑走到彩虹
企業要從微笑走到彩虹,首先要認知到的是生態系基礎運作體系的變化,未來的生態系是架構在網路與物聯網緊密聯結的環境中,同時也要迎合消費者大量客製化與即時反應之需求,有這樣的基礎建設,才能串起從消費者到製造的種種價值產生節點,也才能即時、適當的進行生產力資源的分配,達成現在常被提起的「智慧製造」與「智慧服務」情境,因此企業內部的E化、K化到M化都只是未來必備的基本條件。再進一步則可以思考對消費者與其他服務協同提供者的聯結,當眾多企業與消費者都可以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完成數據連接,再加上人工智慧(AI)的導入,就可以走向「智慧生活」的理想態樣,現在很多企業都開始朝這個方向努力,透過互聯網、行動終端與各種感知設備,致力於各種數據的收集。
再者,我們要將「消費者參與製造」的這個理念,灌輸在既有的流程中,為了方便理解,以下我還是以傳統的流程來進行說明;首先是「創新研發」將變成「開放式創新」,面對這個轉變,最重要的是經營者的心態要能轉變,不要敝帚自珍的擔心技術或Know how會外流,積極參與各種創新平台來找合作伙伴,同時企業也要預備好各種方便參與的形式;例如:遠距離同步實驗模擬機制、類似維基百科的知識共創平台,才能有利於廣大消費者的參與。秉持同樣的開放概念,未來「設計開發」也將走向多元參與者的「協同設計」,甚至連消費者都是合作伙伴,NIKE/adidas因為消費者需求拉動客製生產模式,台灣官網能客製包括鞋帶、鞋面材質、logo的顏色、甚至背面的圖樣、夜光鞋底、鞋舌上繡字,連氣墊都自挑自選!往後在地接單+在地生產+快速交貨將會成為必要條件。而「生產製造」也因應生產效能的最佳化需求,走向管理智慧與自動生產整合的智慧製造。
接著在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配送端將從「倉儲運籌」走向更進一步預測消費者需求的「拉式配送」,未來工廠到消費者間的中間環節將盡可能的精簡,透過大數據,很多物流商已經可以掌控消費者的需求狀況,甚至一些商家如P&G就想把訂貨系統直接安裝到使用者家中,一旦檢測到有缺少就自動配送上門。在行銷端也將從「品牌行銷」走向「社群行銷」,以「興趣」形成的種種社群,將比過往以「購買行為」形成的會員經營更具活躍性,再配合多元體驗的互動設計與移動行銷,品牌價值將更容易擴散到目標顧客身上。
本文刊登於【2018/1/11工商時報 A6版 政經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