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東協經濟成長雙巨頭:越南與緬甸的崛起

- 撰文者:
- 2018/02/09 瀏覽數:9347
雖然越南是現今東協新興市場中最為重要的國家,但同時,緬甸也不遑多讓,也提供國外企業巨大的機會。BCG曾在對東協國家的報告中,明顯指出越南和緬甸的成長前景和趨勢,如今,兩國更為增強,下面便是兩國的急速發展概況:
越南:接近起飛?
有許多的證據顯示越南經濟已經起飛並持續快速的成長,最重要的指標便是GDP,其年實際的GDP成長幅度為4.8%到9.3%,越南正從大量農業經濟轉型到製造經濟。另外,當其他經濟體近年來面臨著衰退,自2012年起,越南卻持續保持年5.2%到6.0%的經濟成長率,這也明顯反應在其人均GDP上,現已超越5千美金。
越南現今人口總數約為9千萬人,在東協國家中為第三大的貿易區塊,實際上,越南人的財富成長也相當快速,中產階級和富裕消費者的人數以每年13%的速度成長著,從2012年的1,200萬人到2020年的3,300萬人,成長約為三分之一的人口總數。
另外,與其他東協經濟體相比,越南在健康、教育、經濟穩定程度、網路使用上面成長快速並高於其他東協國家,國內有近43%的中產和富裕階層人們使用網路,這百分比高於泰國的41%和印尼的29%,這也相對地讓越南的電子商務有其立基點,在越南,更有超過15%的中產與富裕消費者透過「網路」購買商品。
事實上,越南整體的經濟成長要歸功於成長快速的國外投資和出口,兩者的成長速度遠遠高於其他東協國家,出口方面則是因為國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影響,包含電信裝置零組件、紡織品、電腦和電子設備及鞋子產品外銷,上述四類的外銷商品在2014年佔整體出口的45%,而整體出口產值約為1千5百億美金,其中的3分之2,近9百40億美金產值便來自於上述FDI區塊產品,並持續增長中。
再來,越南在新興市場中也擁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在2015年,越南製造業勞工平均的年薪為3,900塊美金,而管理層級年薪為12,900塊美金,與其他東協成員國:印尼:勞-4,300美金、管理-14,800美金,馬來西亞:勞-5,300美金、管理-22,500美金,和中國:勞-8,700美金、管理-24,400美金,人事所需成本相對較少。
在國外投資方面,最初由日本領頭的國外投資正被韓國所取代,主要企業像是Bridgestone、Panasonic、Sapporo、Samsung和LG等,其中,Samung宣示將投入超過120億美金來進行投資。由於越南已在2016年2月簽訂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也吸引越來越多來自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大型投資,像是Intel、AIG、Coca-Cola等公司在越南設立營運據點,而美國總前總統Obama在越南參訪途中,更提供越南新的貿易協定,其價值超過160億美金。
在國外資金的加持下,越南的勞動力有足夠成長的空間,目前越南的生產力軸心在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及農業上面,帶來3,900人次的就業人口,並在2015年給越南整體GDP帶來近4,200億美金的成長,在2017年,根據越南統計局資料顯示,其GDP成長高達6.81創十年以來的最強成長。
緬甸:明日之星?
如果說越南的成長是穩健成長,那麼緬甸的成長則是轉變快速,尤其是在政治上面,近年來,緬甸從高度專制、封閉制度轉變成開放民主政權。但如此驟變所帶來的是,民主體制是否能生根發展的疑慮。
其經濟成長的強勁上升,20年間,緬甸基本都以平均5%的年成長率增加著,最近,當其他經濟體的成長呈現停滯頹勢,其經濟年成長率提升至7.5%甚至到9.0%,在2012年到2020年間,中產富裕階層人口將以8.5%的年增率成長,從現有的530萬人增長到1,030萬人。
在緬甸,有近3分之2的人口從事農業工作,生產力相對薄弱,這也提供絕佳的成長轉變機會,5,000萬的勞動紅利已經引起許多跨國公司的關注,FDI將會可觀地成長,截至目前為止,2/3的外國投資專注於能源的投資,將近400億美金,製造業則吸引近66億美金的FDI,而旅遊業則帶來24億美金的投資金額。與越南國外資金來源國相比,緬甸的主要投資國為中國,緊跟在中國之後的是日本、南韓及美國等國家。
以迪拉瓦經濟特區為例(The Thilawa Special Economic Zone),在日本政府與私人企業像是三菱電機、丸紅、住友商事等知名日本公司的支持下,用15億美金的成本建造,截至2017,估計此經濟特區已容納100座工廠並僱用將近4萬名的工人。雖然在未來,緬甸的成長仍充滿變化性,端看緬甸政府如何迅速地拓展自身的國家潛力,掌握目標並有效運用來自國外的龐大資源。
越南和緬甸的崛起,反映出各國對於東南亞投資的重視,而企業經營者們,在搭上東南亞發展順風列車的同時,更須審慎地了解分析當地市場、掌握當地顧客需求與自身的專業經驗,搭配經濟特區的發展,循序漸進地在其中挖掘出潛藏的利潤。
猜你喜歡

2018年南亞地區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全球最高,而其中印度挾13.3億人口的優勢,非常有機會未來連續幾年都將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同時也是台灣企業家可以一展身手的市場。

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正為這成長緩慢的世界經濟注入一針強心劑,有許多來自新興市場的公司們,逐漸邁向全球領導企業之林。BCG分析研究,這些進入全球領導鏈的新興企業們,他們在以下的成功因素中,有著相同特徵:1.眼界和文化、2.運作模式、3.人才與企業、4.市場進入模式、5.革新與再造。並搭配下列的策略規劃:1.依靠策略性的M&A的在地整合創造長期價值、2.按比例複製成功的商業模式來達成成長目標、3.強調革新和全球品牌效益。來完成邁向國際化的里程碑。

國際化發展是台灣美食業不可逆的成長途徑,提醒餐飲業者未來經營思維,應該要拿「筆」的時間要多過拿「鍋剷」;走出廚房,走入現場,串連人脈,善用政府資源,方能向東南亞消費者分享台灣美食的好滋味。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