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之人才培養

瀏覽數:2032


  最近數位化這個議題似乎又有捲土重來的趨勢,在2000年左右,我們遭遇了第一波的數位化,那時候我們將重點放在資訊的處理方式,著重對設備或網路的投入。而最近這一波數位化,則是對我們生活、工作與生產方式的重新思考,這一波數位化的重點,在於數據的應用、解讀與「連結」。

  最近日本政府剛公布2018年的工業發展白皮書中特別提到「Connected Industries」的發展,其提到日本的發展是從工業社會走到情報社會,再走到「超smart社會」而Connected Industries就是支撐這個社會的生產體系,這個生產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透過資訊的連結」來達成自律與最適化生產可能。

  前面所提的概念並不陌生,中國2025和工業4.0其實和其所提有很大類似之處,而在這次的白皮書中,他特別提到的是關於這個世代的人才培養,日本從學校、企業和人的生活需求中,透過種種政策工具,建立起一個培養體系,其不只是教育,還給了「透過實際業務來學會」的可能性,而這個人才培育體系的核心也是「連結」,連結了從技術取得到市場實踐的各個環節,人才培育不再是由單一機構,而是根據個體選擇性的,在社會體系間完成。

  很多企業會覺得,未來數位時代的人才,就是要一些高科技背景,要會寫程式、要有各種尖端科技研發能耐,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未來的企業發展,將更回到「人」的本位,談到這個,上星期微軟的公司代表來我們公司談論微軟對AI發展的看法,其實AI就是數位轉型中的一個發展工具,我們把一大堆數據交給電腦來處理,代替人來觀察和運算大腦與眼睛所不能及的地方。

  他特別提到,AI真正的關鍵不是程式設計能力,而是最原始的「對資料解讀能力」,未來的熱門人才類型是「轉譯者」,能把專業知識如:美學、設計、心理學等跟人有關的學門知識,轉換成數據集合的人。這些人才最好要有人文素養(含管理)專業,還要能理解資料科學;這些人熟悉新的溝通工具,知道情報聚集的地方,還能有部分統計概念;在數位化的初期,這些人是把企業既有專業、老闆的策略,講給工程人員聽的人;有這些人,企業才能在朝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順利的轉換其生產與服務邏輯。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