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規劃的省思

瀏覽數:1899
關鍵字:


 年初之際,許多組織正忙著新年度營運規劃的展開,對於企業長期永續發展而言,有遠見、具創新且能落實轉化為執行力的策略,無疑是企業永續經營發展的不二法門。

 根據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2018年發布的全球企業管理工具與使用趨勢調查結果顯示,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無論是在使用率和滿意度上,皆位居所有管理工具之首,足以見得策略規劃的重要性與效益為全球卓越企業所肯定。

 筆者常言,策略規劃本質上是一種取捨,一種優先順序的抉擇,必須從整體觀點,一以貫之的邏輯思維,完成系統化的規劃,從而衍生出一系列行動方案。策略規劃必須涵蓋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長期目標以及實踐長期目標的整合計畫,在執行過程中不斷的將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在每個細節建立衡量的標準,建立出可隨時檢視策略與營運計畫實施成果的機制,並進行成果管理。

然而在過去,筆者也見到許多企業犯了將願景、策略、目標、營運計畫等混為一談的盲點,藉此時機加以釐清,並說明當中的邏輯關係:(1)釐清願景;(2)推演策略地圖與因果關係;(3)目標設定及執行計畫(營運計畫)展開;(4)建立關鍵績效指標(KPI)衡量與監控機制;(5)連結績效考核與激勵制度;(6)回饋改善。

 筆者以為合宜的策略規劃,是指能夠充分考量企業文化和組織資源,讓員工(內部顧客)理解,讓客戶(外部顧客)信任,能讓組織資源維持有效管理及應用,避免組織內部產生資源爭奪戰,以達到企業營運績效極大化的效益。

 筆者更常與企業先進分享,一個組織的運行,勢必將策略轉化為每位員工都能明白的語言,讓全員瞭解每個人都對願景與策略具有貢獻,時常維持具通透性、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雙向溝通與協調,讓彼此的共識形成企業文化的碁盤。

 同時,策略規劃也是一個不斷建構與修正的過程。曾經,筆者看到過度重視形式化與數量化的策略規劃作法,就像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所說,如果策略是在這種情況所產生,盡信策略,還不如沒有策略。因為,策略本身應該是創意的展現與創新的實踐。企業應回歸到策略的本質,蓄積理性與感性的策略思考能力,強化策略的前瞻性以及彈性,簡單的說,策略規劃應著重在正確的精進方向,明確的衡量指標,適宜的執行方法,方能展現預期效益。

 最後,筆者提醒在這波數位轉型浪潮中,絕大多數的台灣企業仍未做好數位轉型的準備。根據Dell公佈的2018年企業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研究報告指出,僅有10%的台灣企業已經做好數位策略及願景上的連貫性規劃;其餘90%的台灣企業,仍處在擔心落後,卻不知該如何進行的狀態。有鑒於此,本中心也期盼透過「生產力再造(Productivity Again)成熟度評量系統」,協助企業於年初之際,免費診斷管理成熟度,一起掌握企業自身現狀,共同找到邁向智慧製造/智慧服務的轉型之路,期盼在新的一年彼此共同成長!(本文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刊登於2月22日工商時報A6版)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