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擴張的關鍵職務:被忽略的營運長
- 撰文者:
- 2019/08/22 瀏覽數:6058
企業中最重要的職務是什麼?如果你做個簡單的民調,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會是CEO、執行長,甚或就是創辦人。這樣的認知,也反應在國內各種經理人獎項榮譽上,例如<哈佛商業評論>每年舉辦的「臺灣執行長50強」、或是<經理人雜誌>舉辦的「100 MVP」,如果你統計一下10年來的得獎名單,會發現執行長和董事長數量加總起來超過5成。當然,臺灣中小企業多,或許這樣的結果也是很合理的。
事實上,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職務,始終得不到聚光燈的關注,也鮮少有學術研究、訓練資源投注在他們身上,這個職務就是被稱為「Second in command(二把手)」、「Shotgun(助手席之意,西部時代負責持霰彈槍保護馬夫因而得名)」的營運長(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職務)。
筆者過去接觸臺灣企業中的營運長職務時,總覺得角色相當模糊:如果是家族企業,很可能由創辦人的另一半擔當;亦或是第一批參與創業的老臣,不離不棄的熬到了這個位子。這些營運長們經手的事務的多半是「內務」,和總務或是行政主管的角色相當混淆。

Figure SEQ Figure \* ARABIC 1.七種COO角色,HBR,2006
哈佛商業評論曾在2006年刊載了一篇關於COO的角色迷思的文章[註1]。文中指出,這個職務一度是企業拿來挽留MVP人才之用、也有不少CEO特別會請與自己性格互補的人擔任這個職務,例如有遠見的CEO,就特別需要務實、謹慎的COO協助,像蘋果的賈伯斯與庫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COO的職務時至今日對臺灣的中小企業特別重要,像是數位轉型、商業模式創新等等,很多時候即使執行長有想法,也不見得知道如何啟動,空有轉型理念難免顯得好高騖遠。這時COO就必須提出有效的辦法,實際去帶領變革。
其次,COO其實是非常好的接班解決方案,像麥當勞的COO,就很明確的是未來的CEO接班人,麥當勞因為有這樣完善的規劃,在發生2004、2005年Jim Cantalupo、Charlie Bell兩位CEO接連因病去世的意外時,也能夠平穩的完成接班工作。
對於家族企業而言,COO的角色也同樣重要。很多企業主在安排自己的孩子接班時,會將其安排到「特助」的位子。但特助是個很尷尬的職務,員工會將其視為資方的角色、或是老闆的分身、傳聲筒,無從建立接班人的領導風格。
而COO是除了從基層做起之外的接班角色選擇:因為承上,不管執行長是不是家族成員,他都可以受到最直接的要求與磨練;啟下,他必須去協調各部門的專業,領導各個高階主管齊心達成策略要求,可以得到最直接的磨合與反饋,所以在實務上會成長的更加快速。
COO必須精熟的領域包含文化、策略、變革、IT、財務、人才、營運、風險、公司治理、法務、供應鏈、內部溝通與公關、永續經營等議題,可說是十八般武藝都要精通的角色,但卻鮮少有專業培訓的管道。市面上最接近的訓練或許是經管顧問師,例如臉書的COO雪柔·桑德伯格,最早也是從企管顧問出身, 或許可供有意栽培營運長人才的企業做個參考。
- [註1] Second in Command: The Misunderstood Role of the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Nathan Bennett and Stephen A. Miles, HBR, MAY 2006 ISSUE.
企業內訓服務
引領前瞻學習成長文化、推動創新知識價值方案,是CPC的使命也是我們永遠的承諾。一站式的企業內訓服務:滿足企業委訓需求,量身規劃打造專屬性課程並提供完備的委訓服務。
猜你喜歡
對於女性而言,工作和家庭只能是單選題嗎?女人迷團隊從裡而外、發自內心地擁抱並傳遞女性意識,在認同女性的特質與價值的同時,營造女性友善職場,告訴正對於工作、職涯、家庭或人生規劃感到猶疑與不安的女性們︰傾聽內心的聲音,成就自己最美麗與合適的樣子。選擇,永遠不會只有一種。
企業若要能夠永續經營,成為百年老店,則必須仰賴各階層接班人能夠順利接棒,甚至還要能夠突破創新,超越自我才能得以存續。組織各級接班人對於未來經營具有重大且長遠的影響,所以必須要及早準備,否則等到青黃不接可能就緩不濟急。本文將分別從「訓練」及「發展」兩個層面探討。
「企業接班」是近幾年在台商業界所興起重視的議題,是現在已面臨或即將面對的問題,台商企業面對現今經營環境變動之迅速,建議善於運用職能模式規劃出接班人計劃,有最適當人才在最短的時間承接組織之使命與工作任務,能做到組織運作的無縫接軌,奠基百年大業。
鼓勵各界及相關機構籌組二代社群,運作模式可以標竿學習一對一輔導,若有成果可以進一步找機會爭取政府經費,以協助二代社群銜接政府之數位轉型、資料探勘、智慧製造及新商模等創新議題,帶動組織變革,共創多贏局面。
年終將近,正是每一企業進行策略規劃的重要時刻,KPMG認為,在此時刻,企業應趁機重新定調企業願景及目標,藉由升級功能部門、提供員工體驗等,提前規劃未來人才佈局,才有機會帶領企業持續成長……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