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擴張的關鍵職務:被忽略的營運長

瀏覽數:5639


  企業中最重要的職務是什麼?如果你做個簡單的民調,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會是CEO、執行長,甚或就是創辦人。這樣的認知,也反應在國內各種經理人獎項榮譽上,例如<哈佛商業評論>每年舉辦的「臺灣執行長50強」、或是<經理人雜誌>舉辦的「100 MVP」,如果你統計一下10年來的得獎名單,會發現執行長和董事長數量加總起來超過5成。當然,臺灣中小企業多,或許這樣的結果也是很合理的。

  事實上,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職務,始終得不到聚光燈的關注,也鮮少有學術研究、訓練資源投注在他們身上,這個職務就是被稱為「Second in command(二把手)」、「Shotgun(助手席之意,西部時代負責持霰彈槍保護馬夫因而得名)」的營運長(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職務)。

  筆者過去接觸臺灣企業中的營運長職務時,總覺得角色相當模糊:如果是家族企業,很可能由創辦人的另一半擔當;亦或是第一批參與創業的老臣,不離不棄的熬到了這個位子。這些營運長們經手的事務的多半是「內務」,和總務或是行政主管的角色相當混淆。

Figure  SEQ Figure \* ARABIC 1.七種COO角色,HBR,2006

  哈佛商業評論曾在2006年刊載了一篇關於COO的角色迷思的文章[i]。文中指出,這個職務一度是企業拿來挽留MVP人才之用、也有不少CEO特別會請與自己性格互補的人擔任這個職務,例如有遠見的CEO,就特別需要務實、謹慎的COO協助,像蘋果的賈伯斯與庫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COO的職務時至今日對臺灣的中小企業特別重要,像是數位轉型、商業模式創新等等,很多時候即使執行長有想法,也不見得知道如何啟動,空有轉型理念難免顯得好高騖遠。這時COO就必須提出有效的辦法,實際去帶領變革。

  其次,COO其實是非常好的接班解決方案,像麥當勞的COO,就很明確的是未來的CEO接班人,麥當勞因為有這樣完善的規劃,在發生2004、2005年Jim Cantalupo、Charlie Bell兩位CEO接連因病去世的意外時,也能夠平穩的完成接班工作。

  對於家族企業而言,COO的角色也同樣重要。很多企業主在安排自己的孩子接班時,會將其安排到「特助」的位子。但特助是個很尷尬的職務,員工會將其視為資方的角色、或是老闆的分身、傳聲筒,無從建立接班人的領導風格。

  而COO是除了從基層做起之外的接班角色選擇:因為承上,不管執行長是不是家族成員,他都可以受到最直接的要求與磨練;啟下,他必須去協調各部門的專業,領導各個高階主管齊心達成策略要求,可以得到最直接的磨合與反饋,所以在實務上會成長的更加快速。

  COO必須精熟的領域包含文化、策略、變革、IT、財務、人才、營運、風險、公司治理、法務、供應鏈、內部溝通與公關、永續經營等議題,可說是十八般武藝都要精通的角色,但卻鮮少有專業培訓的管道。市面上最接近的訓練或許是經管顧問師,例如臉書的COO雪柔·桑德伯格,最早也是從企管顧問出身, 或許可供有意栽培營運長人才的企業做個參考。


[i] Second in Command: The Misunderstood Role of the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Nathan Bennett and Stephen A. Miles, HBR, MAY 2006 ISSUE.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