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美感競爭力

- 撰文者:
- 2020/01/02 瀏覽數:686
近期企業科技議題充斥圍繞著是否導入AI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技術,都希望能夠取代傳統人力成本,取得搭上趨勢熱潮的門票,但企業也必須面臨衡量內部是否真的有導入的需求,就怕投入龐大資金卻面臨失敗無法提升收益之結局。
除了投資AI餵給機器人更多的資料,讓機器人不斷學習,產生可判斷之數據等,以目前過度講究理性分析及邏輯思維的現代,將造就許多標準化的答案,但企業面對市場競爭及商業經營應當都是追求著差異化的定位,這與目前普遍只追求理性思考與追求數據判斷的企業,正是造成企業無法創造進一步成長與提供消費者具新感受體驗的原因。
目前正有許多企業正努力投資著企業員工提升感性的美感力,創造提出具吸引力的服務與產品,在《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一書作者山口周提到,以「商業美感」當作判斷企業在各方面的活動是否「優秀」的基準,共有四個敘述:
- 抓住員工、顧客的心,讓他們躍躍欲試的「視覺美感」。
- 根據道德、倫理,約束企業自身行為的「行為規範美感」。
- 整合企業的強項和弱項並有效發揮能力的「經營策略美感」。
- 打到顧客的溝通方式和產品推銷的「表達與表現美感」。
讓企業員工都能像設計師一樣思考,目前許多的經營管理層面與市場競爭到消費者需求,各自影響的面相錯綜複雜,已經無法只靠邏輯與理性做出決策,書中提到「設計」與「經營管理」有著本質上的共通點,經營行為的本質就是「選擇與捨棄」。
以筆者也從事設計服務多年,如何去蕪存菁傳達商品特色或品牌形象,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企業員工都能擁有設計師般思考,將以自身的專業清楚的傳達企業的服務與特色。
【參考資料】
- 山口周 著、李璦祺(2018),三采文化,《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
猜你喜歡

蘭陽平原上的五結鄉曾是被冬山鄉及羅東鎮光芒掩蓋的名字,但在鄉里人民認真協力推動下,結合農業體驗、小河文化、特色民宿,型塑出新農村美學,期待成為蘭陽平原上閃耀的明日之星。

望著三色旗,腦中浮現的畫面是什麼,是巴黎的左岸,瑰麗的羅浮宮還是浪漫的法式情懷呢?但法國在全球新創界已經颳起旋風,Bell & Wyson研發智慧燈泡,成為法式創新最佳代言人。

這幾年全球興起一股Glamping露營模式。Glamping產業的新潮流,帶動了地方經濟,讓企業在創意轉型的過程中,透過創新與在地化策略,結合了地理特色、人文風情,也兼顧市場與產業的特色,發展出在地特色產業,不僅活絡了地方創生的機制,也為地方產業再創新生機,帶動永續性的觀光發展。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