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平原上的新農村美學

- 撰文者:
- 2012/03/06 瀏覽數:4595
近在咫尺的桃花源
清晨六點開始,人群與車陣以快版節拍譜出城市奏鳴曲,摩肩擦踵畫面交織出一幅都會繁忙景緻;灰色的天空,高聳的大樓,城市中人心中渴望一片空曠與靜寂。宜蘭,因以中央山脈劃分而有「後山」之稱,這樣的形容很貼切,蘭陽平原就像是都會人內心渴求進入的那座「山」,寧靜致遠。
雪隧自民國94年開通後,蘭陽平原與台北盆地瞬間拉併,如都會人夢想的任意門,短短一小時便能盡收滿眼綠意。
掩蓋在冬山河光芒下的五結
宜蘭縣除了龜山島,最先被想到的知名地標莫過於冬山河,24公里長的河流流經宜蘭縣內冬山鄉及五結鄉。冬山河親水公園自落成,便是冬山河沿岸一處最美的景點,而後更負起辦理國際童玩節之重任,成了宜蘭對國際發聲的據點。但冬山河親水公園卻因名稱之故,讓許多人誤以它位於宜蘭縣冬山鄉,殊不知它實際隸屬五結鄉。
文化與產業根基,帶動觀光新風貌
五結鄉,對許多人來說是陌生的鄉鎮,卻是知名越光米的種植區、宜蘭鴨賞發源地,近五成的人口從事農畜業,種田養鴨。只是近年來,從事者年齡漸高,老一輩人棄田養老,新一代人不再投入,農業開始在蘭陽平原舞台上黯淡,產業型態漸傾趨向休閒農業發展,鄉公所為免農業人口逐漸流失,便致力結合農業及觀光業,推動農村新文化。
五結交流道下,向右走,到達繁華熱鬧羅東鎮;向左走,到達寧靜田園五結鄉。宜蘭縣內近三成民宿在五結鄉,原就冬山河親水公園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而蓬勃發展,或許正因靜謐之故,發展至今已有數家知名民宿落點於此。
如顛覆建築空間思維的偶像劇拍攝地-「設計師的家」、與寵物一起旅行的-「晴天娃娃」、吃得到香草看得見星空的-「香草星空」、靜看書聽蛙鳴的-「蛙塘」、建築藝術品-「浮現發想之島」...等,成為蘭陽平原上長出的一道獨特而美麗的風景。
河流,是五結鄉民最熟悉的風景,支流小河蜿蜒曲折「深耕地方」。鴨母船原是河流附近養鴨人家用來趕鴨工具,在多雨淹水的季節,還會成為救難往來的交通工具。
在地的協會在發展觀光產業之時,便將鄉人兒時記憶景象善加利用,成為迎賓最佳行程。船夫撐篙載客前行,沿途解說這滄海桑田景緻變幻,童時記憶、鄉里故事,小河文化在鴨母船上被生動呈現,進而形塑成獨特魅力。
除了浪漫小河文化及魅力民宿外,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當地之人、之事、之物質樸的本性。人情味像是這裡的盛產,親切的社區與熱力的協會,推展鄉內文化風光,不遺餘力。
從傳統走向創新,協力推展稻香文化
目前臺灣多數的農村推出的行程不外乎插秧或收割體驗,五結並無例外。但身處在蘭陽平原上人文薈萃之處,五結鄉更期待讓農村文化開創出不同的格局。
而五結鄉得以成功融合傳統與創新的轉型關鍵在於,98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促進地方特色產業永續發展、傳承地方傳統人文藝術、帶動地方觀光風潮、繁榮地方經濟等目標設置了「地方產業發展基金」,而此目標正與五結鄉不謀而合,在五結鄉公所竭力爭取資源後,便得以結合現有特產、在地優勢,發展新農村體驗。
從點到面,由微至大,正逐步建構新五結成為北臺灣金色旅遊體驗基地。
- 【從點到面】
建構初期,先凝聚鄉內各個社區、協會、社團、廠商。事實上,在五結鄉內除公所外,已有多個強而有力的組織同樣為推動地方而努力,如:五結鄉農會、冬山河休閒農業區、宜蘭縣餐飲推廣協會、孝威社區、利澤社區及利澤簡文教促進會…等,但各自山頭總是各自努力,在地產基金拉線下,各個社團、協會連成行銷最前線。
地產基金更著力於輔導店家,推動地方特產:越光米、鴨賞、沙地花生、古早味餅之特色包裝、改善店面陳設動線;並針對農友、社區、協會進行米食教學,進而擦出火花產生:孝威社區「古早味割稻飯」、餐飲推廣協會「鴨稻寶壓到寶-米漢堡」、香草星空民宿「鴨賞炒米捲」;再結合原有的稻農節氣推出「割稻趣活動」及節慶文化-「利澤簡走尪」、「王公廟過火」等,推廣全面性的五結稻香產業品牌-「五結Yummy芽米」。
- 【由微至大】
五結鄉善用蘭陽美景、特色建築、社區人情味、小河文化及地方特產為底基;年度各期配合農業節氣創新舉辦割稻、西瓜、花生、海芋節。
擴大舉辦在地原有之利澤簡走尪、童玩節、王公廟過火等文化活動;再成立網站及FB粉絲團攻佔網路社群、舉辦記者會做媒體廣宣等行銷手法,由微至大逐步泛起漣漪。
來五結吧!不為你從前的那些理由,而為這裡的人、這裡的景、這裡的空氣與水。來五結吧,Yummy你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體驗蘭陽平原上的農村新美學!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
猜你喜歡

二手商店買賣的存在,讓短缺盤纏者得以有尊嚴的解金錢上的問題,也創造了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價值。二手物品看得出是有市場性、有未來性、有必要性,且具環保再生,應驗了舊愛變新歡;物資不廢棄、不浪費。

南橫三星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商圈動起來了,社區組織也成立了。知名企業也進駐了,小旅行也展開了,一時之間大家都活絡了。小孩與新住民媽媽,就像一個種子,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種子就會落地生根,長成大樹,讓南橫三星一片生機盎然。

商圈競爭力就好比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旅遊競爭力,打造商圈的「友善力」,營造一個滿足國內外遊客友善便利的旅遊環境與創新服務的推動,或許是商圈朝向國際化觀光發展且能異軍突起的關鍵。

社區營造的發展至近年來似乎遭遇了瓶頸,產生許多高度相似的案例,反而忽略了在地需求及自主性。眉溪部落近年的社區營造由返鄉的年輕人為動力,從認識自己的部落和文化開始,探尋部落的需求和困境,並且以部落既有的資源、特色,展開一連串文化復振、環境復育及創新體驗遊程。藉由這個案例,希望能夠提供讀者一些啟發與反思。

隨著全球對於永續發展的重視,加上疫後旅遊市場逐漸復甦,已有越來越多旅行社、飯店、民宿、餐廳等觀光旅遊產業業者,正朝著此方向多元發展,期盼旅遊不再只是對於大自然環境的恣意揮霍,而是在身心靈放鬆的同時,能達到環境保護與環境教育的深度體驗之旅。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