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時代,追求人物境平衡永續,已是人類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過往追求利益時,多強調獲利高度成長,導致慾望無窮驅使成零和競爭的樣態,不顧環境遭受損害、能源的損耗衰竭、勞工權益的保障等。實質上,追求經濟成長不應該是一場零和遊戲,回頭應該妥善照顧勞工、關懷環境、善用能源,才能以多贏創造出共好關係。
大自然得以喘息
疫情當下隨著大量經濟活動銳減,大自然得以獲得喘息。以「世界水都」義大利威尼斯為例,在封城禁足令措施影響之下,市區少了大量遊客足跡,讓長年受遊船翻攪的運河終可一歇,水質亦逐漸好轉不再混濁,河中魚兒清澈可見,連天鵝也來湊熱鬧,此一景觀感動無數城市人。
近期經濟學人也不斷呼籲,希望各國能更加正視經濟與環境之平衡議題。然而,後疫情時代是否會故態復萌?面對後續振興之路,值得省思。
十年前,日本山下英子提出斷捨離,其精神與手法至今仍持續流行與通用,從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到改變意識脫離物欲和執念,無非都是呼籲珍惜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以符合當代消費者不鋪張、理性採購的時代趨勢,同時創造「簡約奢華」的感受。
創新研發降低汙染
最近台北東區、信義區高檔店陸續退租結束營業,平價時尚如NET、寶雅一間接著一間展店也可為一明證。當消費者採購行為開始重視綠色消費,選購產品的同時關注到自身採購行為對環境與生態可能帶來的衝擊,這都促使企業必須重新思考綠色經營策略的重要性及急迫性。
面對綠色消費趨勢,企業可從兩層面思考。消極面,降低各項營運活動為環境帶來的負擔,例如:從生產原料端開始,透過研發、設計創新改變源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因素,像是紡織尼龍加工絲廠商,將尼龍白紗改變為尼龍黑紗,從原料創新研發、設計及加工製程改善來降低環境汙染的因子。
積極面,將環境議題視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契機,例如:為了實現綠色營運與因應氣候變遷,積極推動各項強化環境永續的活動,像是低碳產品及綠色低碳策略來降低衝擊,同時提升組織韌性來因應各項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
守護地球人人有責
其實,綠色經營的核心即是人物境共好,當企業追求財務觀點的利益,不忘回頭照顧員工,將員工視為資產,重視對員工的承諾,驅動正向循環,員工自然會回頭力挺企業,以共體時艱的態度,協助企業經營者共度難關,從人物境平衡的整體策略思維,逐步擴散企業社會責任,進而形成共好的第一步,而這正是本中心持續努力的方向,守護地球永續的使命,你、我皆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