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灣製造業未來數位轉型教育訓練市場變化之我見


  中國生產力中心台中分部位於台中工業區中,教育訓練是我們提供的主要服務之一,近年來的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趨勢,衝擊著這一區諸多企業,企業也產生與過去很多不同的需求。以下將我這兩年來所看見的企業教育訓練市場變遷,整理出ㄧ些點,讓未來辦訓同仁可以參考:

ㄧ、從既有的廠內轉型開始設計課程

  企業要進行智慧製造並不會用打造一個新廠的概念來做,大部分的廠商,往往離智慧生產的條件還很遠,所以不用急著規劃ㄧ些新技術導入給它們,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如何透過最低限度的改善,讓現有的設備貼進智慧製造的情境;而教育訓練的提供,就是協助企業員工熟悉這些改變的操作。

  這個階段的思考除了線上操作人員,還可以針對現場主管設計課程,因為其管理方式業需要做相對應的改變。課程的賣點,就可以主打「最精省成本、智慧製造基礎需求、不要輸在轉型的起跑點」等。

二、對個人的課程設計與動機論述

  除了企業派訓的路徑(雖然工業區大致是如此),也會有個人想要自我提升的市場,這一類顧客的需求,就不是從現有企業內出發,而是需要放到產業觀點,這些人學課程的目的,很可能是想要有「比現在更好的發展」。

  因此,要給這些人的課程,就要先論述出「智慧製造」的大框架,然後每個框架下,需要哪些對應技能,讓這些人清楚的知道,現在自己能力在哪裡,未來學哪些東西後,你可以滿足哪些職位需求。

  課程內容可以參照一些市面上已經列出的,像是程式、IoT技術或是科技管理類課程來找講師。  

三、總體行銷邏輯-一個良好的發展路徑論述

  未來訓練和過去最大不同,在於「沒人知道完成型該長怎樣」,過去訓練很多東西有標準,有依據,但近年的新議題,都是處於摸索中階段,尤其是對中小企業,大部分的案例都是大企業,中小企業改如何跟上,要有人跟他們說「該如何開始」。

  也因此,我們CPC訂定了一個智慧製造論述框架(i-Bench 生產力再造),這是一個很好應用的工具框架,我們可以用這個來引導企業,告訴他們「這樣做就對了」,當然,要有一些成功案例來佐證,才會更有說服力。

  以上淺見,供教育訓練辦理人員參考,希望對未來中台灣的教育訓練市場開拓有幫助。

更多資訊請參考
ME Bench經管效能評量平台

ME Bench主要協助顧問及企業主管,能透過評量即時掌握公司目前現況,如瞭解員工對組織的認知、釐清知識管理的重點、各產業數位轉型的程度等,以此盤點自身經營管理之優勢。

企業內訓服務

引領前瞻學習成長文化、推動創新知識價值方案,是CPC的使命也是我們永遠的承諾。一站式的企業內訓服務:滿足企業委訓需求,量身規劃打造專屬性課程並提供完備的委訓服務。

猜你喜歡
*
建構影響力6因子模型,提升企業內訓成效 –以中部某機械關鍵零組件製造公司為例

以影響力6因子為依據,建構影響力6因子模型,以應用於中部某機械關鍵零組件製造公司為例,說明如何藉此模型提高企業辦訓的目標成功率。

*
淺談臺中市道路挖掘施工安全管理人員認證教育訓練

臺中市為落實道路挖掘安全維護作業,提升工程施工品質、防止管線挖損及職業災害,制定「臺中市道路挖掘安全維護作業規範」,推動「臺中市道路挖掘施工安全管理人員教育訓練認證」,期望藉由此培訓宣導相關管理最新法規、品質標準及地下管線圖資等管理規定,藉以達成提升施工品質、減少挖損地下管線災害頻率及加強管線單位施工自主管理,以提升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績效。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