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製造業AI生態系之可能性


  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乃引用生物學中生態系統(Ecosystem)的概念,並將其運用在商業管理領域之中。最早由美國學者James F.Moore(1993)提出,他觀察到當時許多的經濟活動,逐漸演變成跨產業間的結合運行,而不是僅有單一產業獨立進行,因建議以「商業生態系統」來取代「產業」的觀念,其範圍也非常廣泛,包含了企業、客戶、供應商、主要生產者、競爭者、以及其他的利害關係者。

  其後Iansiti & Levien (2004a)也提出相似的概念,並賦予新的解釋為「一群相互連結,共同創造價值與分享價值的企業」。然而其共通點在於,上述學者都發現了整體環境對於商業經濟活動的重要性,即使是立基點再穩固的百年企業,也有可能因為外在不可控制的變動而在一夕之間變得岌岌可危。若不適時的關注周遭環境的變化,只一昧投入在企業本身的成長及發展,稍不留意,就會被新的環境給吞噬,甚至是被取代。

  而在2019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釐清五個觀念,成功創造生態系統」一文指出,商業生態系統的內涵轉變為一個逆向工程,開始由需求端來驅動生產端或供應端的經濟行為,這與Moore在1966年所出版的《競爭的衰亡》中「消費者需求驅動經濟的發展加速商業生態系統的形成」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舉例來說,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將其生產產品在各大通路上架,並與銀行機構合作提供多元的支付方式。

  商業生態系統跟傳統商業模式的最大不同,就是利他跟利己的差別,成員之間的關係是互補而不是競爭,每個成員一定都具備一些特有的能力,是其他成員缺乏的,或是生態系統需要的。在網路及科技蓬勃發展應用之下,近年AI人工智慧已成為許多企業欲使用的重要工具,若想像AI發展為一生態系,將可以細分為需求端的基石者、生產端的利基者以及供應端的促進者。

  基石者,擁有急迫想解決的產業難題的企業,是促使整個生態系開始互動的關鍵;利基者,擁有可以解決產業難題的AI技術能力的技術服務業者或是於供應鏈間配合的上/中/下游企業,帶領生態系走向AI化;促進者,作為生態系內彼此溝通的橋樑,如公協會、法人、學校,協助整個生態系的運行。

  透過本中心針對國內中小型製造業在AI供應鏈數位串流上的研究,從72家企業(涵蓋六大產業:機械設備、金屬模具、光學製品、電機電子、塑橡膠、金屬扣件)中觀察出各產業間有其共同痛點和AI解決方案,如電機電子業者在鋼件切削加工,要先克服材料問題,才有可能往下發展AI應用。換言之,若要建構製造業AI應用解決方案生態系,必須聚焦在不同垂直產業所需要的特定解決方案上,一旦有業者針對該產業核心待解決議題做出最佳實務,形成一標竿案例,其他企業就有往下推動擴散的可能性。

  對於該垂直產業群聚而言,智慧製造或AI應用的場景是相似的,只要有前例可循,就能如法炮製。如此一來,就可以將核心議題,設定為「鋼件切削加工AI應用解決方案」來去往下發展,結合技術與管理,尋覓專業人才,藉由不同層面去蒐集數據和培養數據模型,進而找尋合適的資訊服務提供業者、法人單位等提供相關的協助,串聯整合出一個產業AI解決方案生態系,不再是企業單點上的努力而是整體線和面的競合與共利共生。

  在一AI解決方案生態系中,由基石者扮演傳教士持續分享最佳實務經驗;由利基者提出各種創新系統技術解決方案,與研究跨產業群聚應用可行性;並由促進者推廣成效來吸引更多業者投入計畫申請,及吸引更多公協會與法人單位進入生態系。

  未來這個模組一旦成熟,就有很大機會從A群聚複製到B群聚,同時,透過生態系的方式去發展每一個針對特定產業痛點的關鍵AI技術解決方案,對於國家重要產業而言,才可能促成生態系中的每一個角色,聚焦在產業群聚智慧化發展的共同迫切問題上,以共生共好的思維,致力於解決共同問題,互相督促成長來不斷追求更好的發展,以持續強化產業群聚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商業生態系統
  •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釐清五個觀念,成功創造生態系統」
更多資訊請參考
數位轉型卓越經營服務團

以「因應數位轉型需求與融合企業經管理論」為基礎,發揮數位盤點、系統整合、顧客體驗、商模再造、資源引導、產學鏈結及卓越營運之核心能量,協助企業規劃由諮詢診斷(改觀念)、教育訓練(育人才)、顧問輔導(伴輔導)、建置導入(導系統)、平台租賃(建平台)等五個構面展開。主要服務範疇提供包括知識數位化、經管數位化、製造效能優化、服務體驗優化、商業模式轉型、產學資源介接等數位轉型服務。

猜你喜歡
*
衝出1.2兆美元產值》5G連線製造業 打造製程0偏差

對製造業來說,如何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永遠是營運的重要挑戰。當更快、更即時的5G加入工廠,又將為工廠與製程按下哪些加速鍵?

*
如何推動AI更有成效的6大關鍵思考!

先行導入AI的企業努力至今,獲益者僅在少數,多數未能獲得成效或接近失敗,這其中影響成敗的關鍵因素何在?成功企業的6個關鍵作為,有意願推動AI或正在推動AI的領導者不可不知。

*
產官學合作新模式:荷蘭「研發中心」模式與科技部AIR Center計畫

依據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各國政府在研擬科研與國家發展政策時日漸趨於訂定更具經濟、社會和環境兼容並蓄的發展方針,及鼓勵企業單位與學研機構,借由產學合作的模式,活化科研成果,以提升整體產業成長與創新。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