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創造高績效團隊

瀏覽數:4031


  成立企業、維運經營,不論是以「營利」或是為「增進公共利益」為目的,其皆是經由企業中的一群人,共同為企業訴諸及追求的願景、目的、目標日積月累地努力。不論以企業經營者的立場,或企業中成員的角度,皆希望所有或所在的組織,能以身在其中為榮,企業的成長與成就,可以有自己的一份貢獻能被看見及感受到,能有工作過程中的「參與感」,任務階段完成的「成就感」,以及同享企業榮耀的「榮耀感」。

  企業目標的達成須經由一群人的共同協力,故在訴求經營績效的同時,更必須著眼組成企業的關鍵-「人」,以考量「人性」的角度,讓企業中的成員能真正融入工作、熱在工作,形成一個真正的「團隊(Team)」。

  因此,對人性基本面的掌握有其重要,此可再再回顧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其《動機與人格》書中,提及人類的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如下圖所示,其將人類的需求由「低層次至高層次」作區分,從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水、空氣、睡眠等生命所需)、安全需求(如人身、生活、健康、財產等安全感)、社交需求(如友誼、愛情及人際互動關係等)。

  到尊重需求(如:成就、地位、名譽和晉升機會等),乃至最高的自我實現需求(如:自我的實現,發揮個人潛能等),當較次層次的需求被滿足,就會尋求較高層次的需求。能回顧與銘記人性的需求,可提供企業在經營上對人的管理務實面的著力點。

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當身為企業中的經營者或管理者,訴求企業內能成為高績效團隊的同時,不僅在目標的設定、獎懲制度的建立、成員專業的提升…等要求,其更多必須著眼於「人性」考量,納入「軟性」的元素,即在企業日常中將滿足「人類需求」的做法植入日常,以「文化」成就高績效團體。「文化(culture)」是一個可以令經營者與管理者深思的一個字,其可溯源自於拉丁文(cultus),意指「關心(care)」。

  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要致力將企業中的成員組織為一個「團隊(Team)」,而非僅是「群體(Group)」,兩者間的差異,關鍵在經營者、管理者與企業所有成員之間,彼此能否具備行動上相同的信念、對企業目標的共識,相互間具備默契、相互信任、相互信賴,而能在企業的經營績效上顯現出眾的成果。箇中展現出一家企業無形價值,一家企業能於環境中與眾不同,能勝出之關鍵,即在「企業文化」。

  今日,重申對高績效團隊追求與奠基於人性之同時,經營者、管理者就必須先在人類需求的層次上,找到欲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元素,如「自我實現需求」下,置入重視目標、最佳績效、肯定與欣賞…等;「尊重需求」下,置入授權、工作彈性…等;「社交需求」下,置入關係與溝通、分享、士氣…等,皆是可在設計企業文化推動做法中規劃之元素。

  筆者曾在先前輔導企業的歷程中,推動企業建立「品質的文化」、「盡責的文化」,期間即組織推動小組、改善團隊、選定改善目標,並藉由成果發表、標竿案例、模範表揚、內部刊物、海報與手機通訊軟體群組等持續廣宣。某次的成果發表會中,一位已任職該公司任職17年,因參與小團隊改善案案上台發表的員工,在感言中激動地感謝在公司的活動中被感受到重視,在成果發表的平台上,他能被看見,在該公司工作以來,第一次有機會站在高階經營者面前說話,親自得到高層主管的的獎勵與期勉,會是職涯中最深刻難忘的時刻。

  「人都是需要被重視的!」,不要忽略組織中任何一個職位上的工作夥伴,在經營者與管理者的能力範圍,都可以創造一個讓夥伴受到重視及感受到需要的平台或機會。於此,再次呼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訴求,人在群體中就會有社會需求,會有尊重需求,個人在職場中提升自我之際,也需要感受到周遭的工作夥伴也有相同的需求,團隊認同感的增加,不外多一份人際間的溫暖, 讓彼此感受到己身於團隊中存在的角色,能被關懷、被關心,亦在工作日常中得到支持與協助。

  對職場中團隊夥伴,多份眼神的接觸、積極傾聽、主動的問候、主動協助部屬…等,諸多微小又看似無足輕重的舉動,皆是連結彼此、累積團隊成果的基石,經營者、管理者能以身作則,將對人性的重視在平日企業的管理中實踐,企業的經營績效,將是自然水到渠成的成果。

 

【參考資料】

  • 《高效團隊默默在做的三件事》 先覺出版 2019.8.1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