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森林後記-叢林之外

瀏覽數:115


  這是一個最多元的時代,也是一個最混亂的時代。創新的想法隨著知識的快速交換,匯聚成一股股快速變動的潮流;而靈動的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被綁上了管理學嚴謹的戰車,向著未來輾壓而去。前路未知、終點不一,然而在有限的視野裡卻風景相似、迷霧重重。

  時值2019年秋分未分,一場專案管理上的嚴重失誤讓我在工作上的熱情蕩然無存。與合作夥伴的溝通及互信在不知原因為何的傲慢與欺瞞中跌落谷底:工作項目也在合作對象宣稱權責均已劃分且答應完成辦理的情形下,於業主討要查核點成果時不見蹤影:沒有完成也沒有交接,只留下一句瀟灑的「等我回來再說」。從此,信任正式崩盤,然後我主動脫離了相關業務的權責範圍。

  這件事讓我擁有了充足的時間重新思考,是否在態度與行為上,可以有更多的改善空間?如果當時能在溝通上更加努力,是不是就能夠避免這樣的遺憾?如果能夠將我所知道的東西更加清楚地分享,是不是能夠一起更謙虛、更誠實地將工作配合著完成?

  於是,第一篇<尋找溝通的原理-你說的,我永遠不知道?>就在這段時間中孕育而出,將互相理解的基礎與限制用文字表達出來。然後接續著平時業務協助新產品開發外銷的內容,與自己本身所受過的商務企劃及新產品開發管理的教育訓練,開始了以迷霧森林為名的第一次系列文章創作。剛開始嘗試撰寫時,從來沒有想過這會是一系列三萬多字的內容,而今回顧其中內容,似乎又是一種必然:惟有如此,才能清晰的描述整個想法與架構。

  有人跟我說,這些內容很難閱讀,我知道;有人跟我說,文章太長看的人可能不多,我知道;還有人跟我說,內容太過學術化,許多人要的只是能夠快速應用的工具,我知道。然而這畢竟是四年以上慢慢累積下來的資料,縱然可能不夠完善、可能有未被發現的邏輯漏洞、可能還可以有更靈活的運用,但是我相信都離不開觀察、定位、決策與行動(OODA)循環的架構,我也相信它值得被整理和分享。

  系列文章架構在溝通的原理上,將專案內容向建立共識推動。第一篇<迷霧森林1-從不確定性中確定專案>把一個專案的具體藍圖描繪而出、第二篇<迷霧森林2-在變動的專案進程中,數字訴說的真相>讓客觀與理性檢驗執行的過程、第三篇<迷霧森林3-你能掌握風險嗎?面對未知的危機>利用分配的策略將遭遇未知毀滅性打擊的傷害最小化,甚至培養從中獲利的機會。

  第四篇開始脫離單純專案的範疇,在<迷霧森林4-雙極性產業循環躁鬱症>中發現影響專案的整體環境一直在無形知識與有形市場的兩股力量間擺盪,因此第五篇<迷霧森林5-在迷霧中跳舞,旋轉跳躍卻不閉著眼(上)>與第六篇<迷霧森林6-在迷霧中跳舞,旋轉跳躍卻不閉著眼(下)>以表單為工具,乘著兩股力量累積動力,直到跳出循環反過來影響整體環境。

  文章中,我用在一座充滿迷霧的森林當中探險做為比喻,而每一次專案的完成就像獵人一次又一次的取得了眼中的目標獵物。在不斷收割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獵人手中的資源越來越多(第二曲線),而森林的迷霧也漸漸散開,直到最後能走出叢林之外,得以俯瞰整座森林。

  然而,當重新回顧整座森林時,卻可以發現還有許多神祕的地方是還未被探索的。我們不知道魔鬼之河(Devil's River,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間的困難和障礙)下究竟淹沒了多少無價之寶,它有辦法被撈回來嗎?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應用研究和商業化的之間的困難和障礙)究竟如何形成,除了避開與跨越,最深的谷底是不是另一片尚未被開發的天地?達爾文之海(Darwin's sea,產品化和商業化之間的困難和障礙)除了不斷湧現與消失的生機之外,是什麼給予了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而吞噬一切的傑弗瑞鴻溝(Geoffrey Chasm,產品進入市場之間的困難和障礙)為何永不滿足,我們能有餵飽它的一天嗎?

  在迷霧森林的旅程中我們或者跨越、或者迴避、或者旁觀了這些危險,卻沒有深入去了解。只要還不了解,危險就仍然存在。如果已經可以俯瞰整座森林,那也許我們可以開始嘗試去探索這些地方,相信這會是一趟刺激的旅程。

  最後希望系列文章中的內容能夠對讀者有所幫助,雖然在OODA循環架構組成(圖一)中被我畫得像是某個架空奇幻小說的地圖,但是也許你也能到圖中刻劃下你的痕跡,完善這張地圖。2020年,我轉換到了一個與過往相比不太相同的單位,新的環境讓人在微笑中感受既有前程可奔赴,亦有歲月可回首,也許再過不久,又將有全新的故事可以分享了。

圖一、OODA循環架構組成(工具表單)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