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快速轉型升級的法寶-跨國併購實例

瀏覽數:134
關鍵字:


  隨著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發展,企業經營為持續達成經營目的,必須不斷地進行轉型升級,方能永續地經營。有許多經濟專家、學人指出,企業單憑各自運作,無法進行轉型升級及如期地擴張與發展,而企業併購卻是企業可以運用合理分配資源加速擴張的手段,進而迅速地優化企業營運模式,用最低成本有效地實踐市場發展的模式。曾在1982年榮獲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資訊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大師喬治·約瑟夫·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藉由美國併購歷史進行分析後,也指出“美國沒有一個大企業不是透過某種程度或某種方式的併購活動而成長的,所有的大企業都不是靠自己內部運作而擴張成長起來的。”所以,最有效地企業擴張手法,就是不斷地向其他公司進行合併、收購,而非企業內部自我地發展技術或增加人力。

  1978年12月中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主席,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後,開始實施一系列以經濟為主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措施。1999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總理朱鎔基公司更是訂定一套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策略,鼓勵開發推動中國成長所需的資源,促成了近20年中國企業挾其資金優勢,積極參與海外併購活動,並實質地影響了全球產業版圖格局。而汽車產業為技術與資本密集的產業,涉及相關產業非常廣,涵蓋鋼鐵、塑膠、橡膠、玻璃、機械、電機、電子、服務等不同產業,且相關從業人才專業包括研發、製造、採購、行銷、管理、保修等技能,故汽車產業有「火車頭工業」之稱,所以中國汽車產業在技術或零組件上要能與世界並駕齊驅,必須進行跨國併購來擴張經營版圖,但是要如何循序漸進策略性地進行,是考驗著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內涵,故本文將以中國吉利汽車公司所推動的併購行為,推斷其所思維的經營策略為何?及推估其未來的併購策略發展方向。

  中國吉利汽車公司負責人是浙江台州的李書福先生,該公司前身是創辦於1986年的北極花冰箱廠。2001年,中國吉利汽車公司終於獲得中國第一家民營汽車製造工廠登記,開始了一連串的中國民營汽車發展故事。中國吉利汽車經營期初是以「低價」式進軍汽車市場為主要經營方針,汽車產品皆以「低端車型」作為主力,並以生產規模優勢及持續創新及不斷地投入於中階、高階汽車市場,以期強化公司在汽車技術經營上的基礎,讓該公司快速地成長為中國經濟型轎車的主力品牌,促成連續八年進入中國汽車行業十強之殊榮,但是中國吉利技術及品牌遠遠不及於國際其他汽車業者,更不足以和國際高端車型媲美與抗衡。

  2007年起,中國吉利汽車公司推動轉型計劃,將原本「製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策略,轉為「製造最安全、最節能、最環保的好車」,因此必須從技術上、品質上及各種製造汽車的理念上進行整體改變,讓中國吉利製造汽車的哲學能在滿足中國人想要擁有自主品牌汽車心理下,用規模生產優勢達成較低價格進行銷售,來滿足現有市場的消費需求,並重新定義汽車消費者的需求,更廣納不同層級消費族群,提供高性價比的汽車,以增加營業收益。

  而有關中國吉利汽車公司為達成上述的經營模式,運用不同消費階級的多品牌策略,讓中國人買的起汽車,人人有車開,但經過民眾消費水準提高及追求品牌心態驅動下,使得中國吉利汽車公司不得不結束幾個品牌,以求市場經營的平衡;另外,李書福先生為求能夠成立中國吉利汽車公司,早在1997年即投資人民幣2,400萬元收購四川德陽監獄汽車廠70%的股權,進而取得小型汽車的生產權,以求能夠順利進入汽車產業。故本文將運用媒體揭露的訊息,來思維中國吉利汽車公司的併購策略,並推估其未來的併購發展方向,以期國內企業能夠複製、仿效及運用,成為國際指標企業。中國吉利汽車公司的併購活動及其策略目的,整理如下:

  2006年,中國吉利汽車公司取得倫敦黑色計程車(LTI,London Taxi International)母公司錳銅控股公司(Manganese Bronze Holdings)20%的股份,以期逐步累積跨國海外併購及資金融資方面的實戰經驗。

  2009年,以2.57億港幣併購澳大利亞變速箱公司(DSI,Drivetrain Systems International)助力中國吉利公司提升變速箱的技術研發。在當時,DSI是一家擁有80多年歷史的汽車自動變速器生產廠商,累積深厚的技術與經驗,是美國福特(Ford)、韓國雙龍(SSANG YONG Motor Company)、印度馬亨達(Mahindra & Mahindra)的供貨商。收購DSI得目的是為取得自動變速器的先進技術,其關鍵在於提升中國吉利汽車整體技術水準。另外,對於中國吉利汽車有重大的策略意義,因為DSI的技術強化了中國吉利公司自動變速箱的產品線,並改變了中國轎車產業自動變速器產業需要海外採購,實踐中國製造的局面。

  原本,中國吉利公司計畫將DSI的自動變速器裝配於旗下的所有車種,並且將其銷售給中國其他的製車企業,但是中國吉利汽車公司發現,其他自有品牌的製造汽車公司購買時有疑慮,故於5年後(2014年)出售DSI公司61%的股份,給獨立的汽車零組件製造商-寧波雙林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29%的股份給金沙江創投境外公司,而促成中國其他自有汽車製造商放心地採購DSI的變速箱,以養成中國自動變速器的產業價值鏈。

  2010年,以18億美元從福特汽車手上併購了瑞典富豪汽車(VOLVO)轎車部門100%的股權,此舉雖被媒體形容為「蛇吞象」,但是為求中國吉利汽車藉由富豪汽車在全球市場高端汽車品牌的地位,提升中國吉利的品牌影響力,讓其品牌能夠躍上國際,並取得富豪汽車關鍵技術,實踐產品設計、技術研發等,是中國吉利汽車不得不做的企業國際化的擴張行為。經過這次併購活動,順利地讓中國吉利汽車進入高階汽車市場,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重大突破。

  中國吉利汽車公司並購富豪汽車後的營運模式,堅持用「中國吉利是吉利,富豪汽車是富豪汽車,中國吉利是大眾品牌,富豪汽車是高階品牌」。中國吉利和富豪汽車兩個不同層級的汽車品牌攜手,共同參與競爭全球的汽車市場。讓富豪汽車逐步實現全球復興的計劃,重新走上高端汽車品牌的發展正軌,讓中國吉利汽車作為資金的堅實後盾,富豪汽車的復興之路走得有聲有色,以現有之XC90旗艦款SUV車型為例,該車之前已近10年未有換代的經歷,期間所推出的車型亦僅是小改款,而被中國吉利汽車併購後,所推出的2015款新一代XC90,兩代車的設計差距甚遠,讓民眾對富豪汽車有了脫胎換骨變化之感。

  2013年,中國吉利集團完全收購英國錳銅控股旗下的核心業務-倫敦計程車業務及資產,並將其更名為倫敦計程車有限公司。完全擁有了這家英國的百年汽車企業後,開始全面恢復新品研發(2015年的TX5),並積極投入在現有產品和新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售後服務,奠定了中國吉利汽車拓展歐洲市場的基礎。

  2016年,以4.07億人民幣併購東風南充公司100%股權,成立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目的是為了要進入商用汽車領域。

  實踐2010年收購富豪汽車開創中國汽車品牌影響力,與富豪汽車合資創立領克汽車(Lynk),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成長最快的汽車品牌。

  2017年,收購富豪集團8.2%股權,成為富豪集團第一大股東。

  收購馬來西亞國有汽車公司寶騰汽車(PROTON)49.9%,中國吉利併購寶騰的策略是擬運用收購活動,進一步擴大其全球影響力,並借由寶騰進入東南亞市場,擴展全球品牌知名度。

  收購英國蓮花汽車(Lotus)51%股份,中國吉利汽車將可以使用其品牌,會比照併購倫敦計程車的模式加速導入母集團吉利汽車的技術,並推動蓮花(Lotus)與富豪汽車(Volvo)共享零件。

  收購美國太力飛行汽車(Terrafugia),太力飛行汽車是唯一一家拿到了美國飛行汽車上路許可證的公司。

  2018年,以90億元美金收購戴姆勒9.69%股份,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期望達成兩家合作的重點,將在三大領域展開,包括:自動駕駛、新能源及共享用車市場。

  2019年,自戴姆勒集團收購smart品牌汽車50%股權,與戴姆勒集團合資成立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將smart汽車總部與產線全部移至中國大陸,將完全以電為主要動力,該品牌全車系全權交由中國吉利汽車。

  2020年,收購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此案對中國吉利汽車經營目的,是可以加速其在商務車領域的佈局,以備未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綜上,中國吉利汽車在短短的二十年間從一低階的汽車製造商,轉型升級成為財富雜誌(FORTUNE)評比出的世界500強內企業,其主要成功的模式就是跨國併購策略操作得當,該公司先以收購倫敦黑色計程車過程,學習跨國併購的作法及運作模式;再併購SDI公司,取得製造汽車的關鍵技術;接著再以雙贏的跨國併購策略,讓瑞典富豪汽車、英國倫敦計程車、馬來西亞寶騰汽車、英國蓮花汽車等有充足的營運資金繼續發展,而中國吉利汽車公司則是取得開發中、高階汽車市場的技術及自我開創國際汽車品牌(領克汽車)的能力,打開了中國汽車銷售全球的契機。未來十年,中國吉利汽車的併購策略方向,除在商務汽車、節能減碳的技術外,應該不會再像過去的跨國併購模式,而是要整併中國國內的汽車產業,打造一個可以代表中國的汽車品牌,並讓該汽車品牌行銷全球,獲得全球民眾信賴的汽車品牌。

  最後,要說的是跨國併購涉及企業所屬國家的政治、文化及人民對該併購案的認知程度或觀感,以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的「美中貿易衝突下中國大陸臺商赴新南向國家發展之研究報告」內容提及,”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自川普上臺後,已拒絕10起以上陸資併購美國企業的案件,頻率高出過往許多。”所以,若您的企業要進行跨國併購時,不單單僅是金錢的買賣交易,而是需要被併購國家、企業多元的資料收集、分析與評估。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