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強化企業競爭力-以機械製造業的研發部門為例

- 撰文者:
- 2021/09/24 瀏覽數:606
一、前言
與某位機械業企業董事長面談時,他拋出了一個議題,越來越多大陸企業,在仿效著自家的機械設備產品,做為產業中的領先者,現今企業內部又遭遇什麼困境?董事長說道:
「今天企業能成長至全球第二大設備供應商,其優勢在於客製化接單生產及強大的研發能量」。
「但每次接到客製化訂單,研發時程就佔交期時間的80%,而且生產時,又遭遇機構問題,需要研發變更,造成生產單位重工及待料」。
「遇到同類型的客製化設備訂單開發需求時,若以不同組別的研發人員開發,就會發生無法預期的突發問題,使得研發進度延宕,重覆的修正,耗盡人員精神及時間,無法將以前的研發能量轉換利用」。
很顯然這家企業的知識,還停留在經驗累積於特定員工身上,並以現有的資訊、經驗來進行判斷,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沒有從內隱知識外顯,並做經驗分享,以蒐集、分析及再利用,而知識價值也未能被有效的精煉,並創造出企業更大的效益。
二、建構知識地圖
為了能讓員工掌握企業現有知識樣態,並可以依循找到所需知識,因此首重建立知識分類架構;即為將資料、資訊、知識等紙本實體或是電子化的知識物件歸納分類,並繪製知識放置路徑的知識地圖,作為儲存、搜尋的知識目錄架構,建立方式從確認知識需求,透過流程分析盤點現有知識及知識物件。
而繪製知識地圖之做法說明如下:
首先以流程分析,確認工作的先後順序及各工作項目執行過程所需之投入與產出,以便相關人員能夠確實掌握、執行及產出之文件交付之任務,並分析流程中確認管控點及管理目的,挖掘所需的關鍵知識,如圖一、二。
圖一:流程分析 圖二:流程分析
於知識定義下盤點各個流程及部門所有的知識物件後,針對流程中各個工作項目進行知識投入及產出檢討,並填寫知識物件基本資料。
納入管控知識物件,以結構化的方式將需要的欄位訂出,以突顯重點知識,將文件進行分類,從物件軌跡(物件來源及接收單位)、物件類型、格式、分享幅度、管理層級、存放方式等,並區分出文件的重要性,分出資料、資訊、知識,如圖三所示。
圖三:知識物件
確立知識流程及物件後,接下來將知識分佈狀況及路徑,以圖形的方式呈現,從此圖形即可得知企業的資料、資訊及知識之實體或E化知識物件放置情形,換言之,就像一張地圖,把所有的知識路徑描繪出來,以便掌握企業知識存量的狀況,因此知識地圖可作為搜尋知識的目錄,如圖四所示。
圖四:知識地圖
為了保有企業內部的關鍵知識不外流,就需確認分享的權限,而這些設定都必須考量機密與分享之平衡,就需考量是那些關係企業生存與獲利的核心重要知識,這些核心知識必須建立監控管理機制,並且由企業統一管控,避免知識外流;而其他各部門日常工作相關所需知識,則可由各部門自己監管。
三、運用知識平台
為了能強化研發專案執行時,把研發經驗留下,也就是台語中的「眉角」;而從KM用語,即為隱性知識,經驗如何累積的?經驗來源從碰到了問題,就問資深人員及自己摸索,或是做錯了,就修正錯誤及學習,久了就有經驗;但在經驗的累積過程漫長,付出的代價及風險是無法預期的。
因此為了將經驗快速累積及傳承,透過知識平台的建置,進行eLearning教育訓練,測驗培訓成果,納入SOP,整理每個研發問題的FAQ,以專案管理方式,持續累積研發個案的過程經驗,做為持續改善,應用於未來在研發歷程,達到順利推展。
為了讓研發人員獲取大量且重要的研發經驗,從知識平台來建立eLearning教育訓練課程,如圖五所示。將案例結合錄影方式,讓人員了解所要教授的課程情境,於課程結束後,利用測驗來了解學習的情況,如圖六所示。
依培訓成果進行工作指派,確認培訓成果之應用,若有其他未納入教學或考核項目問題,以FAQ提問及修正教學內容,以PDCA模式,優化培訓內容。
圖五:訓練課程
圖六:學習記錄
避免重蹈覆轍一樣的問題,減少發生的頻率,除了教育訓練外,結合SOP及檢核表,落實以往執行經驗的重點萃取,所以能準備好SOP與檢核表,並妥善運用,將大量的經驗、熟練的技巧落實於工作中,這樣就能做得更快、做得更正確,出的錯也更少,如圖七所示。
圖七:SOP說明
即使文件寫得再清楚,也提供講解錄影,但大家遇到的問題就還是那幾個,所以將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降低遇到問題時打電話或當面詢問的頻率,因此建立FAQ就可以快速解決,也可減輕被詢問者的負擔。
而從知識觀點的角度,為了提升遇到問題時可以知道如何處理的能力,可以整合FAQ內容中,容易忽略、誤解、重點、不容易理解的問題,直接變成課程及測驗的題目。
因此FAQ可視為解決問題及彙整人才經驗最直接的知識資產,如圖八所示。
圖八:FAQ
因為知識會發生在工作過程中,所以透過專案系統中的工作管理、指派、現況回饋、追蹤進度、執行等,清楚描述工作內容、處理記錄、後續問題等,不僅可以掌握各項工作的進度,而且也可將處理工作時所產生的知識,透過工作記錄及討論的方式記錄下來,就可以挖掘到專案推動時,所發生的事情及處理方式,並且把這些經驗及知識留下。
為了利用專案推動時,將執行工作時所產生的大量經驗轉化為可以傳承的知識,更需重視專案執行中的問題說明、發生原因、解決對策、後續工作等項目,才能把內隱知識外顯,如圖九、圖十所示。
圖九:專案管理
圖十:專案管理
四、結論
人是知識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根本,將人才的經驗,透過流程分析、知識物件盤點、知識地圖建立、培訓成果驗收、知識平台建置及內隱知識外顯等方式,目的就是希望將這些珍貴的經驗,轉化為公司具有競爭力的資產;才能在高度競爭的產業中要能脫穎而出,知識的累積、分享、傳承及應用更是極其重要的循環。
在公司整體營運過程中,研發部門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也是關係著核心競爭力的消長,強化現有研發技術的應用及創新,以提升具有高度的影響力,因此,如何運用知識管理的導入來實現知識螺旋的四化,有效的移轉個人知識到企業中,進而創造更強的競爭優勢。
【參考資料】
-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https://tw.formosasoft.com/
數位轉型卓越經營服務團
以「因應數位轉型需求與融合企業經管理論」為基礎,發揮數位盤點、系統整合、顧客體驗、商模再造、資源引導、產學鏈結及卓越營運之核心能量,協助企業規劃由諮詢診斷(改觀念)、教育訓練(育人才)、顧問輔導(伴輔導)、建置導入(導系統)、平台租賃(建平台)等五個構面展開。主要服務範疇提供包括知識數位化、經管數位化、製造效能優化、服務體驗優化、商業模式轉型、產學資源介接等數位轉型服務。
企業內訓服務
引領前瞻學習成長文化、推動創新知識價值方案,是CPC的使命也是我們永遠的承諾。一站式的企業內訓服務:滿足企業委訓需求,量身規劃打造專屬性課程並提供完備的委訓服務。
猜你喜歡

面對環境趨勢的劇烈變化與經營型態不斷翻新的挑戰,以無形資產創造有形效益,以有限知識創造無限價值,厚植人才資本,累積智慧資本,成為引領組織向前驅馳最有力的引擎,也是企業永續經營、不斷開創新局的關鍵思維。

結合現行的營運流程,透過知識與經驗的累積,形塑問題解決與創新的企業文化,善加利用知識來改善並簡化現有的作業流程,落實系統化的管理與自動檢核的功能,以有效提升人員的工作效率及降低管理風險,另一方面透過知識的彙整建立標準化的應用模組,以即時反饋意見加速決策,用以改善生產技術及營運效能,故除了持續研發創新以及生產的品質保持一定水準外,更重要的是回過頭來思考如何讓員工發揮其在工作崗位上的專業價值,協助並確保其專業能力的提升,透過知識管理之基礎運用,佈建有利於數位轉型發展與技術應用的能量,進而加速拓展品牌市場的目標,以確保公司的競爭力持續不斷地領先業界,獨占鰲頭。

智慧製造時代來臨,多數企業想到硬體提升、設備升級,但這些互聯網裝置需要成功的運作,乃需透過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而大數據的基礎則是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的本質是什麼?如何成功導入知識管理為企業轉型升級紮根?

利用檢索增強生成(RAG)AI技術來建構企業私有知識庫,以提升知識管理的效率。介紹RAG AI的核心技術,說明了RAG AI在製造業、醫療業和金融業中的應用案例,討論企業在建置私有知識庫時的步驟和考量因素,分享了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實際應用成果。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