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色生產力看低碳計畫的疫後數位轉型

瀏覽數:247


  「綠色生產力」(Green Productivity,簡稱GP)是一種提昇生產效率與保護環境的策略。1987年,聯合國正式提出對「永續發展」的定義:永續應能同時兼顧經濟、環境、社會等三大層面平衡發展的需求。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綠色經濟」定義為:可改善人類福祉及社會公平,同時可顯著降低環境風險及生態破壞,是一個講求低碳、資源效率及社會包容性之經濟。

  因應這個綠色趨勢,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2017年提出「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辦理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為有效協助產業突破投資節能減碳改善瓶頸,辦理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針對業者面臨之減碳障礙,提供確切需要之補助,以協助產業突破減碳困境,加速產業綠色轉型並擴大落實實質減量。迄今(2017-2021)已累計有140案申請,其中核定通過81案,減碳量已達39.47萬噸。

表1  近5年(2017-2021)申請案件統計

獲補助

申請

核定

減碳量

萬噸) a

促成投資額億元)b

總補助款千元) c

減碳補助成本/) c/a

減碳投資成本/) b/a

2017

28

20

8.56

4.26

45,117

527

4,984

2018

42

16

12.22

6.06

37,689

309

4,963

2019

32

20

8.43

4.71

35,599

422

5,584

2020

29

17

5.59

1.76

30,475

546

3,152

2021

9

8

4.67

1.41

18,124

388

3,019

合計

140

81

39.47

18.2

167,004

438

4,340

 

參考來源:「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辦理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統計資料

  今(2021年4月)全球氣候領袖峰會各國達成共識,全球應有具體行動,並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之目標。淨零排放是指透過植樹造林、碳捕集與封存等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比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更積極的減碳概念,企業正在挑戰危機,但必然也是契機。

  衛環委員會審查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我國與亞洲鄰近國家二氧化碳排放趨勢,與日本相近(-0.7%),更優於新加坡、韓國(1.8%)和中國(4.4%),台灣碳排平均年成長率約為0.1%,且台灣GDP成長64%,但碳排放密集度卻降低40%,顯示台經濟成長與溫室氣體排放已經脫鉤。

  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強化溫室氣體減緩措施,因應氣候變遷調適機制,今(2021年10月)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初期將以碳排大戶為碳費收取的對象,包含電力、鋼鐵、煉油、水泥、光電半導體等產業首當其衝,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為首波收費的標準,預計2023年啟動後,全台有288家排碳大戶將被收取碳費。

  本次修法,環保署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擬成立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優先用於研究及開發溫室氣體減量技術、輔導、補助及獎勵辦理排放源溫室氣體減量技術,其餘則用在排放源檢查,輔導補助及獎勵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本(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計畫近5年(2017-2021)獲補助案件共計81案,統計產業別有18類(如表2),其中申請產業別前三名分別為紡織業(18案)、電子零組件製造業(10案)及化學材料製造業(8案);本計畫補助項目(如表3)以申請「公用設施與製程改善更新」項目案件數最高(40案),其次為「低碳燃料替代」(27案)。

  本計畫(2020-2021)適逢疫情期間,迫使還沒開始轉型的企業加速步伐推動了數位轉型,透過輔導工廠建置能源監測系統,並依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精神,進行製程設備監測,完成能源基線資訊化建置,並協助工廠找出節能改善空間,降低企業在實施能源管理系統的人力與成本,提高業者裝設能源監控系統意願,進行能源模型之監測及評估,做為後續管理能源績效的依據。

表2  近5年(2017-2021)獲補助案產業別統計

序號

產業別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累計

1

化學材料製造業

2

3

0

2

1

8

2

化學製品製造業

0

1

0

1

1

3

3

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

1

1

1

1

2

6

4

金屬製品製造業

0

1

2

0

0

3

5

基本金屬製造業

1

1

0

0

0

2

6

食品製造業

1

0

1

1

1

4

7

紡織業

8

6

7

6

1

28

8

塑膠製品製造業

0

0

0

0

1

1

9

橡膠製品製造業

0

0

0

1

0

1

10

藥品製造業

0

0

0

0

1

1

11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0

0

1

0

0

1

12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5

1

4

0

0

10

13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1

0

1

2

0

4

14

陶瓷電路板影像產品混合積體電路模組

0

0

1

0

0

1

15

塑膠製品製造業

0

0

2

2

0

4

16

電力設備製造業

0

0

0

1

0

1

17

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

1

1

0

0

0

2

18

其他:熱能供應業

0

1

0

0

0

1

 

合計

20

16

20

17

8

81

參考來源:「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辦理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統計資料

表3  近5年(2017-2021)補助項目占比分配情形

補助項目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累計

高效率節能產品

7

0

0

0

0

7

溫室氣體減量專案

0

0

1

0

0

1

公用設施與製程改善更新

4

9

11

10

6

40

低碳燃料替代

9

5

7

4

2

27

生質能源替代

0

2

1

3

0

6

合計

20

16

20

17

8

81

 

參考來源:「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辦理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統計資料

 

【資料參考】

  • 「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辦理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統計資料。
  • 產業節能減碳資訊網-低碳生產推廣輔導。
  • 工商時報-溫管法修法草案出爐!288家碳排大戶 將繳納碳費(2021.10.22)。
  • 今日新聞-徵收碳費將納《溫管法》 環保署承諾明年訂2030減碳目標。
  • 詳細碳足跡計算案例可參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