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學習QC七大手法
- 撰文者:
- 2022/02/24 瀏覽數:17106
QC七大手法又稱為QC七工具,一般指舊QC七手法,即層別法、檢查表、柏拉圖、因果圖、管制圖、散佈圖和直方圖。其用途十分廣泛,主要是用於品質管理及改善。但也可用於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計劃管控、員工思想意識行為管理、質量管控、成本管控、交期管控、士氣管理、環境管理、安全管理、效率管理、績效考核、日常管理等等。但對我而言,QC七大手法是進入工廠管理這個領域,有關品質管理及改善運用最重要且有效的基本工具。
從在學期間到進入職場雖然有關QC七大手法的課程已上過數十遍,但今天聽了怡誠經理的課,一方面是重新複習,另一方面更對於QC七大手法有一個新的認識,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怡誠經理在介紹手法的時候,透過他多年在實務上的經驗及內化後所形成的“重要延伸應用例”更是深感受益良多。舉例來說,查檢表它是以簡單的數據、用容易了解的方式做成圖形或表格。因此使用者只要在表中記上查檢的必要項目及檢查記號就可以加以統計整理,並作為進一步毫無遺漏查檢核對或分析之用。
因此查檢表是用於分析問題之前,它的“重要延伸應用例”是“防呆”,為什麼是防呆呢?因為查檢表可以分為點檢用及記錄用兩類,點檢用的查檢表只做是非或選擇的註記,主要功用在於確認作業之執行,防止作業疏忽或預料事故發生。因為工作每月需到大陸出差的緣故,為了擔心收拾行李時有所遺漏,我會設計適合自己使用的查檢表,如圖一所示。再者就連我們平日中所看到的火車或高鐵,為了保證車掌已明確確認所有號誌、儀表等指示會要求執行者明確指著自己看到的燈號,並口語復述看到的燈號,從動作、口語、到思考一連貫的動作來確保每一個指示燈號都有明確地被執行者看清,藉以期望能大幅降低鐵道運行的意外事故發生機率, 如圖二所示。而“指差喚呼”不管是應用在交通上、或是用在工業生產上,都可說是確保品質、安全的偉大發明,因為它正視了人類在長期重複做同樣事情時容易忽略細節的嚴重問題,並利用手、口、心一連貫的動作解決此一問題,以確保在長時間重複動作下依然能維持良好的品質與安全,如圖三所示。

圖一、出國準備要項查檢表
.png)
圖二、高鐵車掌於進站停車時口語復述看到的燈號
.png)
圖三、一邊複誦一邊操作量測儀器一邊確認
另一個例子則是特性要因圖,它又稱為魚骨圖或石川圖,是當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影響時,將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為有相互關係且有條理的圖形。這是QC七大手法中使用頻率相當高的工具,其重要延伸應用例-“Why驅動的力量”,有助於使用者有系統的整理問題、追根究柢找到真因、尋求對策。過去在面對改善時,最困難的地方往往就在真因的尋找。因此,我們首先可以利用層別法將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以層別,亦即找出特性要因圖中的“大骨”,再透過腦力激盪的方式集思廣益來引出“中骨”及“小骨”,並善用5W2H法來建立有系統的構想網絡,決定影響問題點要因,進而找到合適對策(或要因),而這也是TPS改善方法的最重要關鍵- “Why”。
當天下午的課程部分則是主惠副理介紹QC七大手法結合EXCEL軟體的實務運用,我想這也是處於現今這個協助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很重要的技巧。還記得上午怡誠經理在介紹最後一個工具-統計圖其重要延伸應用例時,也特別提到“洞見Insight”,亦即工業4.0的關鍵即在預應,如何從過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被動轉為預測問題的主動。
.png)
.png)
以下就目前輔導個案來總結二位老師所教導內容進行實務應用呈現。
.png)
.png)
.png)
.png)
總之,QC七大手法我們可以歸納為因果追原因、檢查集資料、柏拉抓重點、直方顯分佈、散佈看相關、管制找異常、層別作解析,而這些工具必須要與改善活動及日常管理習慣充分結合才能發揮其功效,否則工具也只是工具罷了。
猜你喜歡
介紹基本QC七大手法及新QC七大手法適用領域之外,並以餐廳經營為例,敍述看似簡單的QC手法,只要運用得宜,不但能夠管制服務流程,維持穩定服務品質,就能獲得現場改善,並協助領導者進行判斷及決策。
供應品質的確保任務,對台灣廣大的中小企業群格外具有挑戰性。秉持「品質是環環相扣的過程」,加上長鞭理論對整個供應鏈的深遠影響,供應品質需要依賴進料檢驗、採購作業、與庫存管理三支柱協同合作,才能促進整體價值體系的長期發展。更需要高層態度與胸襟、企業策略性思考、具信任度夥伴關係落地行動的支持。
品質的定義只是一種以經濟手段製造出最有用的產品,品質是一種符合需求者,讓消費者或使用者滿意,就符合所謂的「品質」,在顧客定義自己本身的品質之後,產品不僅僅符合顧客需求,如能超過了顧客預期的價值,那或許就能衍生更多附加價值的產品出現。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