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地方的吸引力-地方創生案例

瀏覽數:308


  地方創生就是創造地方的吸引力,吸引人們造訪、探索、駐足與停留甚至於移居的美好地方,在花東縱谷幸福台九線上,池上位於台東的北端,與花蓮最南端的富里鄉相鄰。池上這地方印象深刻有伯朗大道、金城武樹、與稻浪共舞的雲門舞集、一望無際的稻田美景,遠望山巒雲瀑奔騰,藍天輝映奇景無數共同譜成最佳天然美景…。第一次搭火車前往池上鄉,走出充滿原民設計圖騰的池上火車站,接觸到的人臉上充滿笑意,打從心裡感受到生活在這裡的人很知足。

  走在池上鄉街道,以前的打鐵店已經轉型為手作刀具文創商店,打鐵工坊聲聲不絕、火光噗哧,透過體驗了解刀具的製作,因為火光摩擦產生出光線顯影,曾被電影導演看上用於拍電影的場景,手作的刀具已成為收藏家櫥窗裡的收藏品而非以往之廉價刀具;廢棄的戲院、老店面進行彩繪設計,將老店榮景找回,這是做社區營造的志工前輩們最先為社區找回留存往昔的回憶。

  在不遠處的池上鄉農會超級市場,與一般看到的農會超市在有限的空間擺滿各式商品的陳列方式迴然不同,這裡農會超市空間寬敞、明亮、設置咖啡區,設計休憩區擺了質感的桌椅,優質咖啡提供人們休憩。規劃特產區,包含農會製作的米香、米乖乖等;還有池上小農專屬農產品區、以及日常用品區。窗明几淨的農會超市宛如逛到百貨公司的超級市場,休憩區的設置特別針對規劃騎自行車的騎士來到池上時提供他們休息的地方、坐下來品嚐一杯咖啡的悠閒,這種以使用者的需求設計,真是貼心。

  池上鄉農會黃秘書告訴我們,金城武騎著自行車帥氣騎過伯朗大道,打開了池上的國際大門,成功地吸引很多國內、外遊客到此,雖然遊客多,觀光人潮多也容易造成鄉民的自滿以及帶來髒亂,除了提醒鄉民共同保護好自己家鄉的土地,也要求遊客共同守護。

  在與黃秘書談話中,感覺到農會守護池上米的用心,他說以農會的立場,池上米是經過很多年的努力才能有這樣的成效,大家都認同池上米,代表有機栽種、美味、健康與營養。池上米曾經經歷捍衛品牌的努力與堅持,因為有過共同的經歷,鄉民更能共同堅守品牌。聽著黃秘書娓娓道來,當時大廠品牌打著與池上相關的名稱在市面上銷售,如XX池上米,在電視上不停打廣告,那些米肯定都不是從池上去的,這樣破壞池上米的名稱。

  農會、碾米廠、農民們一起到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訴,經過不斷地溝通與努力,才將池上米品牌以標章方式來認定。標章要由農民們共同遵守承諾才可以落實,同時標章需要由公部門鄉公所來提供、監管才有公信力,於是池上鄉公所制定「池上米」註冊證明標章使用管理規範,提供農民使用「池上米」標章時必須共同遵守的規範。

  農會、碾米廠或農民要販售池上米時,所需要的標章,須向鄉公所購買成為共同守則,鄉公所則是有責任確保品質。當農民的稻米成熟時,要以池上米品牌販售時,先到鄉公所購買標章,鄉公所會派人到所屬稻田的土壤採樣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確定沒有農藥殘留才會發給標章,鄉公所販賣標章的營收,用來進行品質監管的工作。若是檢測到農藥殘留,公所就不會發出標章,假若農民堅持收割送交碾米廠後則會扣留這些米,使其無法銷售,藉此嚴格控管品質,堅守信譽。

  曾經有個案例,在農地上檢測到農藥殘留,碾米廠直接扣留讓他當年無法銷售,曾受過一次教訓,不僅對個案本身、對其他農民都會有所警惕。同時養成農民們彼此之間會互相監督,防止有農民在自己農地偷噴灑農藥飄到其他農民的稻田,直接影響其他農民的田地。這樣的嚴格控管,建立在農民彼此互相監督、互相合作的模式下,雖然成本比較高,但是口碑很高、獲利也高,農民非常願意合作配合。

  繪畫為主的創作者進駐,舉辦工作坊、分享會,與當地居民交流,讓藝術自然融入生活。同時將廢棄的穀倉華麗轉身成為穀倉藝術館,吸引來自各地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每年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藍天、雲瀑、稻浪的天然舞台襯托下,是歌手和表演團體最嚮往的表演場地。池上的農村生活融入美學、融入藝術,住在這裡的人成就新世代的美麗風華。

  德國思想家歌德有一句名言「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反映出池上鄉民的寫照。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