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綠色餐飲

- 撰文者:
- 2022/04/19 瀏覽數:372
一、綠色消費作為一種生活型態
自極端氣候議題漸受關注以來,人們對於環境意識亦有所提升;從而衍伸出對環境友善的積極作為;其中綠色消費即為消費者對於環境議題積極作為的手段。讓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會更留意原料的取得、產品的製造、銷售、使用及廢棄處理過程中,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等功能或理念,進而選購該項商品。
並藉由實踐綠色消費的過程,深化友善環境理念,更為認同環境意識,甚至成為具有綠色消費習慣的消費者,成為一種消費文化與生活態度。
因此,綠色消費足以讓實踐過程成為一種群體標榜的手段,得以區分與其他消費者不同的生活慣習;更也讓環境友善的商家得以在環境意識消費者獲得青睞,並藉由網絡資訊的互相流通,成為消費者實踐綠色消費行為的場所。
二、具有環境友善意識的餐飲
在所有消費模式中,飲食自然為民眾每日必定接觸的消費行為。試想,每天上班前的一杯咖啡,可能有些環境意識消費者就會留意這來自巴西的咖啡豆是否有符合雨林聯盟認證,在購買時就能多為雨林保護多盡一份心力;又或當地的咖啡農是否能藉生產過程獲得足夠的收益讓他們維繫在地文化。
之如這般的想像,已為人們在進行消費活動時多了一絲考量,商家也得以藉此強調自身守護在地文化及友善環境的價值,進而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此類商品。
三、貼近環境意識的餐桌
有鑑於綠色消費逐漸受到消費者重視,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發起「綠食宣言」運動,並成立《綠色餐飲指南》,透過優先採用當地有機友善、當令食材;遵循永續生態及海洋原則、減少添加物使用、提供蔬食餐點選項、減少資源耗損與浪費等手段,訴求餐飲業者響應綠食宣言,成為綠色飲食的合作店家。
雖截至目前為止,僅有108間業者與之合作,仍有很大成長空間,但《綠色餐飲指南》所創立的「綠媒體」仍然扮演倡導綠色消費的領旗人,並透過綠色消費塑造出一種與環境共好的生活型態。
四、綠色飲食的促進與未來
綠色飲食不僅為一種友善環境的生活型態,更同時雜揉了綠色消費中的意涵,而產出特有的生活態度。目前綠色飲食仍有很大成長空間,國內除綠傳媒、主婦聯盟有推廣外,並無太多單位推廣。就現況來說,期待綠色飲食之理念得以與食農教育連結,促進地方農產銷售及農村旅遊的風氣。
儘管食農教育關照面向相當多元,綠色飲食不過僅是其中少許面向而已,但仍期待著綠色飲食中友善環境的理念能持續扎根,廣播於消費者心中。
【參考資料】
- 綠傳媒網站
-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猜你喜歡

站在企業管理的角度,經營績效追尋的是在「人類、物質、環境」所組成的生態系統(Ecosystem)中找尋著力點。

四月初連續四天的清明節,許多民眾都利用假期回鄉掃墓。但假期最後一天,高雄大樹鄉在凌晨竟然颳起了龍捲風,才短短的7分鐘,竟然把一整排的電線桿攔腰吹斷,也把當地某家工廠的鐵皮屋頂整個的掀翻。這場意外,造成2人受傷,當地有千餘戶無電可用。

從「綠色生產力」看「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計畫」,針對業者面臨之減碳障礙,提供確切需要之補助,以協助產業突破減碳困境,加速產業綠色轉型並擴大落實實質減量。迄今(2017-2021)已累計有140案申請,其中核定通過81案,減碳量已達39.47萬噸。本計畫補助項目以申請「公用設施與製程改善更新」項目案件數最高(40案),其次為「低碳燃料替代」(27案)。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