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步驟重新檢視你的服務模式

- 撰文者:
- 2022/07/13 瀏覽數:988
企業成立的目的在獲利,因此企業本質包含追求成長、強化競爭力、賺取利潤、可持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為此則須達到有效的產出。如果生產好的產品賣不出去,或提供的服務不是顧客所要的,就沒有達到目的。
隨著現今消費者注重整體的體驗,也因此除了注重有形產品的體驗外,也應該要注重服務有形與無形的整體體驗。服務設計與其他設計領域相同,都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服務設計流程有幾種常運用的設計工具與方法,像是人物誌、顧客旅程地圖、服務藍圖、商業模式圖等方法。
而服務設計包含有三要素:
- 顧客:以人為本創造顧客有感的服務
- 共創:納入利害關係人,確保服務流程、人員與商業可行性的連動
- 整合:整合網實+軟硬體+前後台,將無形服務轉變成為有形的服務體驗
現今世界環境快速的變化,科技的發展、疫情等等皆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商務,這些不斷變化的趨勢與危機也一起導致了前所未有的客戶行為和需求變化。
為了讓服務模式能不斷彈性調整發展,以下十個步驟可以作為檢視與評估的利器:
- PESTEL分析-了解哪些大趨勢影響了您
PESTEL透過分析外部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科技(Technological)、環境(Environmental)、法律因素(Legal)六大面向,可以了解組織目前及未來的處境,並根據分析結果進一步思考組織的發展策略。
- SWOT分析-了解內部和外部因素
主要用於分析企業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以及企業身處競爭對手環伺之下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S-優勢(內部)、W-劣勢(內部)、O-機會(外部)、T-威脅(外部)。
- 定義TA並收集顧客洞見
方式包含調查、採訪、觀察、網路資訊分析、期刊文章研究、與協會和其他合作夥伴合作。
- 制訂服務策略
確定關鍵的服務主軸或承諾,如:輕鬆預約訂位、友善的服務人員、注重健康和安全等。
- 制訂行動計劃
訂定服務SOP、與員工溝通並獲得支持、培養員工能力、進行員工培訓。
- 集思廣益服務補救的策略
服務補救(Service Recovery)指的是,當企業發生服務失誤時,該企業採取的措施,讓不滿意的顧客轉變為滿意且忠誠的顧客。
以餐廳為例,服務失誤可以從訂位錯誤、餐點錯誤等小失誤,到燙傷或是食物中毒等嚴重的失誤。企業需預先設想可能的服務失誤,並提出相應的線上/線下策略。
- 與外部合作夥伴合作
如數位行銷人員、IT、顧問、醫療保健專業人士等。
- 確定關鍵績效指標
- 服務指標,例如: 讚美與抱怨、準時交貨。
- 客戶指標,例如: 舊客回流、增加新客戶。
- 人員指標,例如: 員工滿意度。
- 營運指標,例如: 設備故障率。
- 財務指標,例如: 收入增長、淨利潤增長。
- 收集內外部回饋和數據
- 線下:訪談、調查等。
- 線上:顧客評論、顧客每次到訪平均時間、網站流量、轉化率、投資回報率等。
- 執行 PDCA 以實踐卓越服務
- Plan計畫:找出問題,規劃詳細的解決方案。
- Do執行:照計劃實際去執行,並溝通協調國隊運作。
- Check檢核:確認執行成果,掌握與目標的差距。
- Action改善:改進原有的方式,做下一個改善循環。
【參考資料】
- Practical by Design部落格
- This Is Service Design Doing: Applying Service Design Thinking in the Real World: A Practitioners’ Handbook
- Service Productivity, Chan Kwan Hong, Singapore Productivity Centre
神秘客服務改善計畫
現今消費者意識抬頭的影響,且媒體通路的愈來愈方便,服務品質的優劣反應更容易引起話題,連帶使得企業或是商家的形象受到影響,所以大多企業為了檢視第一線人員的服務品質,將此稽核項目列入公司的品質管理流程之一。本中心以「感動服務」理念,建構第三方服務檢測機制,透過專業顧問的服務現場觀察,協助找出缺口,並提出改善計畫。
企業內訓服務
引領前瞻學習成長文化、推動創新知識價值方案,是CPC的使命也是我們永遠的承諾。一站式的企業內訓服務:滿足企業委訓需求,量身規劃打造專屬性課程並提供完備的委訓服務。
猜你喜歡

服務品質顧客滿意是任何產業奉為圭臬的經營法則,做到了顧客滿意,可以為企業帶來良好的形象,讓顧客願意重複購買,進而創造更多的顧客與市場…等,最終結果是,企業的獲利表現獲得正面的肯定。

服務業管理者對於服務品質的要求多以某集團服務模式為標竿,什麼是企業的服務品質?服務品質是創造價值與顧客滿意的關鍵。如何讓消費者於消費過程對企業感到專業性、值得信賴及與滿意,是企業於未來展店計畫所必須設定的目標之一。

受到疫情嚴重影響,許多訓練機構紛紛尋求轉型開始辦理線上課程,但線上課程學員討論環節的難易度偏高,要如何克服並提升線上服務的品質,成為時下教育訓練機構的難題。

在旅行樣態朝向深度體驗的趨勢之下,具深度的文化資產成為各國獨一無二的吸睛優勢,各國在觀光的面向,無不致力運用與形塑文化資產所能創造的觀光財。文化資產要怎麼運用、對消費者產生什麼價值、如何結合相關資源、服務藍圖如何展開、顧客的服務旅程如何設計、專業人力如何配置運用效益,這些才是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市場趨勢流動不已,消費者需求變動不羈,經營者唯有用未來的視野來超越顧客的想像力,順隨價値的波流,動態調整服務體驗,才能創造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案。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