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邁入工業4.0策略及方向

瀏覽數:473


第四次工業革命

  工業4.0由德國政府提出,目的為因應未來企業面臨的挑戰如:人口變化、產品生命週期加速、消費行為改變等,使製造業必須能以更具彈性的生產,才能達到客製化及快速反應製造的發展趨勢。而此次的工業革命,並非創造了新的工業技術,而是把現有的相關技術,進行數位化及智慧化的資源訊息整合,以建立具有彈性、適應性的生產方式。

  而反觀工業4.0,台灣大部份為中小企業,一向專攻大量生產及代工製造,製造業現在面臨的市場快速變化、需求個人化、生產條件無法快速靈活應變、勞動力缺乏等難題,如果台灣的中小企業把工業4.0視為可解決工廠自動化及無人化的良藥,就很危險,因為會蒙蔽企業,看不清楚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及所面對的世界局勢,所以在此想強調的是,企業應該要先了解需求,才能了解如何有效運用科技。

釐清企業升級問題

  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2011到2012歐債危機爆發後,導致全球經濟嚴重受傷,時至2016年,全球經濟依舊深陷於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高失業、高競爭、高風險等的惡劣環境,企業如何在此困難的環境中追求基業長青呢?又該如何擬定策略腳本,避免讓經營策略失焦,所以CPC策略顧問團隊鑑於諸多企業無法了解自身企業優劣勢,建立「生產力再造(Productivity Again)成熟度評量平台」協助企業透過系統性評量,幫助企業找到改善的方向,更透過追蹤改善與其他企業比較,了解自身在工業4.0的發展現況,擬定經營的創新作為,讓企業不單單只是從解決工廠自動化的生產角度去探索,是讓企業真正需要升級的問題點及優先解決方向。

  從組織策略思考如何創造價值,因為企業的生存優先條件,先要有業務需求,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能更多價值創造的機會,並認知到經營績效的改善乃起始於整個營運流程,打破既有流程框架來構思更有效率的流程。從企業的使命、願景、目標開始,都明確的表述及落實,能定期檢視與日常管理之契合度;而企業也要清楚自己於產業價值的定位,掌握關鍵技術、服務通路、特殊顧客族群或優秀串聯能力等,讓企業於產業價值鏈及生態系統中,都有獨特性的定位,及不斷強化競爭優勢。

  當業務端、需求端無法被滿足時,就需思考如何以穩定、迅速及高品質的來供應產品,所以目標即為增加效率、減少浪費。因此接下來就需思考,如何以生產精實管理結合ICT技術,來優化生產管理模式。

  切入方式則為以客戶需求角度為優先進行,若是品質提升則從研發設計、材料、設備及人員變異等,進行問題挖掘、分析及改善,達到符合需求之品質;若品質無虞,則以優化生產流程,生產製程以同步化、拉式生產,並達到各製程生產平衡,減少WIP和及時到位的JIT管理,隨市場需求變化靈活接受訂單,有效規劃購料、生產配合實際需求彈性調整,原料、半成品及成品庫存低,且完全滿足客戶客製化需求,以達到管理及生產系統的最適化。

  而此時再以ICT的導入,如BI、MES、APS、ERP、SCM、PLM等進行各數據妥善收集與分析應用,使決策品質提升,也就是確保製程之順暢,讓生產線不再僅是生產線,還能向上串聯結到物料、採購等企業運籌環節;一旦實現了大規模的連結,顯而易見的效益是,同一家公司旗下不同廠區的生管、物管與庫存等資源,就不再是各自獨立運作,而能夠被統合運用,有效避免相同資源一再受到重複購置或部署,從而大幅減少人力及物料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總而言之,製造工廠必須全面走向e化,可使得所有的設備共享資訊,好讓現場端、設備端能夠一路串聯到服務端,再與更上層的管理端及營業端緊密結合,並使生產體系能因應經營者之管理作快速反應。

  若於組織策略、生產管理方面以完成效率提升及優化後,則可朝著創新營運模式的方向進行調整;面對現在各產業的強大競爭中,台灣的中小企業為了不被淘汰,就應該擁抱新觀念,保持續持創新,就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所以公司應具備創新藍圖、創新流程、創新管理,與創新文化等思維與能力,建立組織之創新價值;透過創新藍圖與創新組合策略,協助企業建構明確的成長路徑,以協助落實組織的目標。

結語:資源有效運用

  目前台灣中小企業所能運用的資源及資金是有限的,企業都期望以最小的資源來換取最大的利潤,因此資源運用的聚焦性,就更顯重要;首先必須先了解企業目前遇到的困難及需求,可利用CPC的生產力再造(Productivity Again)成熟度評量系統深入盤點現在問題的缺口,將這些問題進行優先處理的排序,如此一來,才更能將有限的資源對準投入企業最需優先解決的問題,使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客戶黏著度就越高,進而擴大與其他企業之差異性,企業獲利的能力就越強,即可開拓出另一片藍海市場。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