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杯清涼的手搖飲料是許多人的心頭好,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台灣的手搖飲料店至2021年9月底共有26,255間,較2020年底成長1,587間,疫情中仍然逆勢成長,驚人的數量不僅凸顯台灣人熱愛手搖飲的程度,也帶來值得深思的議題,使用完的塑膠飲料杯究竟該何去何從?
多數的人都會回答「資源回收」,但對回收後如何處理一無所知,也有人認為塑膠杯會被掩埋或焚化,鮮為人知的是,許多塑膠廢棄物都已在科技與設計雙重改造下,悄悄改頭換面,以購物袋、瓶器、文具等嶄新面貌重返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
延續可利用資源的生命,為「廢棄物」找出新功能的幕後推手,就是成立於2001年的大豐環保。大豐環保從事資源回收起家,提供企業、個人廢棄物回收清運、廢汽機車回收拆解、家電到府回收及資源再生處理服務,業務範圍延伸至海外,近年來更積極為企業客戶提供循環經濟一條龍服務,將回收材料開發成新商品,以「零廢棄、全循環」為目標,創造結合環保、美觀、實用性,令人耳目一新的綠色產品。
「再生料」與「新料」的差異 從觀念開始改變
ESG風氣興起,加上政府力推減塑政策,擁有專業資源處理與研發技術的大豐環保,成為海內外知名企業優先指定的合作對象,炙手可熱的程度,令人很難想像在研發初期,大豐環保竟然是處處碰壁。專案經理呂智偉透露,公司在2012年成立研發中心,研究廢棄材料的特性再依此開發新產品,沒想到銷售成績不盡理想,他們才驚覺產品根本不符合市場需求。
找到痛點後,專案團隊轉為「市場導向」,深入了解客戶需求,思考如何讓客戶認識「再生材料」的特色與用法,更要讓客戶知道大豐環保可以為他們做什麼,「許多製造商客戶都認為再生材是難用的次級品,必須花時間溝通,告訴客戶我們在共同開發『新材料』,所以製造過程中會有很多嘗試與調整,用新思維扭轉傳統產業的刻板印象。」呂智偉說。
尚未做出成品時,光靠理論與熱情很難說服客戶,大豐環保開發塑膠瓶器長達2年,過程中找過許多瓶器廠商打樣,時常遇到業者潑冷水,「拜訪廠商時,對方當面嫌棄材料很臭不好用,還說做出來是浪費錢,直接叫我們不要鬧了!」呂智偉苦笑著說,將塑膠飲料杯導入文具製作時,也曾經花上一整年洽談10間廠商,最後只有1間願意與他們一起試試看。
找到合作夥伴後,新產品研發逐漸露出曙光,將廢棄牛奶瓶改造為洗髮精瓶的「瓶到瓶」過程中,團隊透過與廠商持續的溝通調整,學習到如何減少報廢材、改善氣味,更難得的是成功達到製造過程「零污染」,優質產品接連誕生,有了成品,呂智偉更有機會去說服其他人。
慢慢地,越來越多設計師、製造商加入綠色產品的行列,在2020年達到高峰,邀約合作的廠商絡繹不絕,團隊的辛勞終於得到回報,「我們努力改變大品牌、製造商、民眾的觀念,希望他們知道回收物不是全部焚燒處理,真的能重新利用變成好產品。」呂智偉自信地說。
發揮專業技術兼顧實用性 綠色產品大放異彩
迪卡儂(DECATHLON)的購物袋就是大豐環保的代表作之一,呂智偉表示,當時迪卡儂有大量廢棄塑膠衣架,希望能做更妥善的處理,接獲委託後,團隊計劃將塑膠再製導入迪卡儂的運動產品,但考量衣架數量不足時,可能會導致產品斷貨,他們又想出將塑膠重製之後加入新材料,作為購物袋使用,呂智偉坦言在「加入新材料」這部分,當時也花費不少心思與業主溝通。
「合作之前,企業對綠色產品都會有想像,希望能全部使用再生材,但為了滿足購物袋的承重需求,必須以新舊材料交織製作,使產品強度更好。」呂智偉說,透過持續溝通,讓業主了解再生材不見得能百分之百應用,更重要的是新產品是否能使用得更長久。
藉由此次合作,大豐環保團隊也使迪卡儂了解如何從「產品源頭」做材質分類與挑選,例如:衣架成分是否夠單純、強度是否夠堅固,都會對未來的「循環經濟」造成影響,「將回收端遇到的問題回推至使用端,最初採購與設計時就做出改變,產品未來回收再利用時會更方便,也有更多發展的可能。」呂智偉說。
除了使用自家開發的再生材料,大豐環保也積極研究市場尚未應用的新材料,為各種產業的廢棄材料找尋生機,超輕量「環保小便斗」就是很好的案例。當時1位銷售衛浴用品的業者找上大豐環保,希望將小便斗開發為綠色產品,接到委託後,團隊選用承裝晶圓的廢棄容器做成小便斗塑膠外殼,但在製造「濾網」時卻遭遇難題。
「這個產品主要市場在中國,當地消費者會邊上廁所邊抽菸,抽完就把菸蒂丟進小便斗,小便斗不能燒起來,也不能讓菸蒂掉進排水孔。」呂智偉說。為了符合消費者需求,他們嘗試使用各種廢棄物製作「防火濾網」,最終找到同為塑膠材質,還能防火的「省電燈泡底座」,將原本只能焚化的廢棄物重新利用,製作出安裝便利,總重量不到4公斤的輕量小便斗,也解決晶圓廠及燈泡回收場的垃圾問題,一舉數得。
掌握T型發展優勢 持續推廣零廢棄、全循環
大豐環保再生材料應用表現亮眼,越來越多同行跟隨其腳步,研發高品質綠色產品,面對後浪一波波的挑戰,研發經理許程宇以「T型人才」概念套用在大豐環保的再生材料上,說明團隊在研發材料時也是朝「T型材料」發展,兼顧「廣度」與「深度」的優勢,「我們利用配方改質技術改變牛奶瓶的特性,不僅做成清潔用品瓶器,也能應用於建築板材、物流箱、工具箱等,提昇再生材料的品質以符合更高規格的安全標準,挑戰化妝品、食品,甚至是醫療用品包材的應用市場。」許程宇說。
關於未來的發展方向,許程宇指出台灣資源回收率有60%以上,其中寶特瓶高達95%,但牛奶瓶、飲料杯等PP、HDPE材質的回收率卻遠遠不及,未來大豐將透過記者會、展場、會議、訪談等推廣並呈現實際案例,藉由創新的綠色產品讓大眾更認識PP與HDPE的用途,提昇消費者回收意願,也有助減少海洋廢棄物。
其次,大豐環保將投入資源研究目前未開發的廢棄物,包括成分複雜,使用量卻很高的化妝品容器及電子產品包裝材,希望找出妥善再生利用的方法,並導入追溯認證系統。第三,是建立多元體系循環聯盟,許程宇指出,製造一個綠色產品需要應用多種材料,有更多廢棄物來源,就能建立更多樣的應用模式,「透過回收循環鏈的傳遞減少垃圾焚化量,從源頭降低石化產業的開發與污染,進一步幫助企業達到減碳減塑、淨零碳排。」許程宇說。
最後,大豐環保團隊希望所有合作夥伴明白,使用再生材料是為了減少自然資源的開發耗損、降低焚化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減碳、減塑」不應只是企業行銷的亮點,也不應只追求字面的意義,唯有重視整體性發展才能真正對地球盡心力,達到「零廢棄、全循環」的永續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2年8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