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三表大解密》主管的數字管理儀表板

瀏覽數:460
關鍵字:


   攤開財務報表,首先我們要了解分析的意義,其在於能真實反映企業過去的經營績效、衡量目前的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營運與財務狀況;再搭配預算編制的程序,對於企業短中長期發展的整體營運規劃具有「可實踐性模擬」之效。

  從實務的角度來詮釋「預算」的管理過程:預算是對某一主體項目的未來時期之計畫預測而來,企業以此設定公司和部門之預算目標,以及對後續營運與財務績效表現予以監督、治理、評價和進行相關獎懲激勵措施。若從財務的觀點來看,預算是一種綜合性的財務計畫,包括經營預算、資本預算、財務預算,這些內容構成企業的全面預算。

  綜合以上所述,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扮演預算編制的主要財務工具,主管若讀懂財務三表的數據意義,藉此掌握企業與部門全貌,以及對於配置的資源能夠創造最佳化價值,對於企業之發展有極大之助益。

財務三表=企業健檢報告

  財務報表又被視為企業營運績效的成績單,藉由財務三表主管可以更理解企業的營運全貌,並以此為基礎擬定行動計畫。

1.損益表

  呈現公司營運績效的財務成果之盈虧情況,營收與獲利處於成長、穩定或衰退趨勢,以及公司的獲利結構是否穩健良好。因此,將損益表各項目展開細項內容,也是企業進行績效問題檢視與改善分析的必要步驟。

2.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主要由3大項目組成,包括資產、負債、業主權益(股東權益),顯現公司累積的經營實力、財務狀況、承受景氣循環的能力。企業疏忽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加上營運虧損,就會讓企業陷入財務困境;資產負債表在財務預警功能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此外,企業的「資金來源」包括自籌款(股本、增資溢價、累積盈餘)和向他人借款所產生的負債(銀行、供應商)。資產負債表呈現出「資金來源=資金用途」的連結邏輯,透過項目間的計算,可獲得財務結構相關的財務比率,並可快速診斷財務健康與危機。

3.現金流量表

  將企業營運所發生的資金進出分為3大類別:

  •營運活動

  可以看出公司的營運損益對資金的增減變動影響。

  •投資活動

  了解企業投資動向與對資本支出的資金需求。

  •籌資活動

  可獲知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與理財行為採用的理財工具。

財務報表與KPI連結

  為達成有效之經營管理,企業應擬訂公司之經營目標及策略發展方向,並根據經營目標訂定公司整體年度經營計畫及部門營運計畫,進而展開各部門年度預算編擬程序與審核活動。預算編製之基本架構如下圖所示:

  我們從預算編制流程圖可看到營業收入預算為營運預算之始,是營運預算展開的火車頭;接下來是營業成本的預算(包含存貨水準、資本支出新增、原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各項製造費用)、營業費用預算(包含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資本支出新增),最後則由財會部門編制營業外收入與支出預算、財務預算(損益表、資本預算、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由上可知,各部門主管在編列預算與KPI訂定時,必須也必然與財務報表連結,其關鍵和依據有哪些?彙整重點如下:

  而財務三表可以輔助管理者評估績效、檢視經營策略,發現經營與管理的問題,其實務管理重點如下:

1.成長力

  營業收入是否持續成長、穩定。營業收入的持續性越差或波動越大,表示過去營收對於預估未來的決策資訊越薄弱,營運風險也較大。

2.產品競爭力

  營業毛利率、營業毛利金額可以分析出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其檢視內容包括成本競爭力和銷售能力。

3.營運管理力

  營業淨利率可以分析產品銷售價量與成本的變化,以及營業費用(銷售、管理、研發依產業類型而有不同的重點)的管理能力。

4.獲利能力

  損益表可分析指標有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前/稅後淨利率;此外從現金流量表也可進行,損益表本期淨利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比較,是否有特殊狀況。

損益平衡點:對策擬定法寶

  最後新手主管在制定年度預算與KPI時,可以應用「損益平衡點」4個重要數據:固定成本(每月)、單位變動成本、售價、銷售量,快速掌握企業營運關鍵和預測可能的成果,有助於獲利改善方向與決策的評估。

  「損益平衡點」是企業損益正好為0的情況,企業達到該點後,利潤將會迅速增加;是探討定價、成本和利潤三者之間互動關係的方法。對於哪一種「價格、數量」組合和「成本結構、直接毛利」組合可增加獲利,提供清楚易懂的資訊判斷。

  面對大環境急遽變動的時代,善用「損益平衡點」模擬不同利潤目標情境下的財務狀況,以「敏感度分析」用以檢驗假設改變或預測資料修正時,對原有結果的影響程度。

  由於損益平衡點受到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售價、數量等要素的變動關係互為影響,例如:變動成本降低5%對邊際貢獻及利潤有何影響,固定成本若降低10萬元對損益平衡點及淨利之影響為何。經由敏感度分析,以樂觀版、保守版、現狀水準等不同情境模擬,可獲得概觀,並進一步準備因應對策。當「波動、不確定、複雜、模糊」成為經營環境的常態,將衍生出需求不確定、技術和政策快速變化、人才更競爭的現實壓力,組織必須快速回應並做出調整,才能永續生存。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2年11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