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式引導》成為部屬的職涯教練

瀏覽數:165
關鍵字:


【文/胡稚群】

  筆者在與企業主管或人資主管閒聊時發現,有時他們對於人才培育的認知尚停留在直接給予部屬課程培訓,就能改變其認知與行為的直覺反應。對於部屬行為展現,並沒有整體系統性思考,很容易發生「香也燒了,菩薩也得罪了」的憾事。

  國際教練聯盟(ICF網站,2006)說明:「教練經過專業的訓練能聆聽、觀察並按當事人需求制定教練方式。教練能激發當事人自身尋求解決辦法和對策的能力,因為他們相信,當事人生來就富於創意與智慧。教練的職責則是提供支持,增強當事人已有的技能、資源和創造力。」

  開展出「教練式領導」(Coaching Leadership)人才培育新觀念的美國網球教練Timothy Gallwey,也提及教練不見得比選手專業或強大,而是他能看見選手的盲點與干擾,進而從中引導選手自我成長,所以即便是部屬能力卓越,也不代表不需要引導。

資深部屬如何管 捨棄先入為主觀念

  簡而言之,若要提昇成熟的部屬能力,不應把部屬當成有問題的個體,而是利用教練式領導,釐清目標、協助實踐,並激發潛能與創意,促使當事人自主解決問題。因此,與部屬建立良好的夥伴信賴關係,正是導入教練式文化的基礎。依據筆者執行教練式領導專案的經驗,導入教練式領導的益處如:

個人益處

  1.具有正向的行為改變

  2.改善部屬、主管與顧客的工作關係

  3.促進團隊合作,減少衝突,能改善同事關係

  4.提昇對組織的承諾……

組織益處

  1.生產或服務能力提昇

  2.產品或工作品質提昇

  3.成本強化

  4.客戶滿意度提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因見其對個人與組織多有貢獻,更將主管教練式領導能力,當作主管晉升的必備條件。常用的教練式領導技巧有許多種,如:AGRE2、GROW、SIMPLE、ORID或Re-Teaming等模式。不過,基本上可以依據參與對象人數,區分為:一對一教練(主管面對1位部屬)與一對多教練(主管面對多位部屬)。而一對多教練,又可區分為團體教練(參與的成員較無明確的共同目標)與團隊教練(參與的成員具有明確的共同目標)等2類。

  以下介紹,筆者較常使用的2種教練模式。

一對一 AGRE2教練模式

  AGRE2教練模式,為筆者自行開發,較適用一對一的教練模式。已經使用於多次教練場合,也透過多次的使用並修正,逐步完善該模型的系統性、穩定性與難易度。

  AGRE2模型,將教練互動(In Between)的關係視為教練進行的首要之務。沒有良好的夥伴信賴關係,就沒有良好的教練效果,取其簡稱「同意」(AGREE)之意。本模式由關係校準與建立(A:Alignment Relationship)構面為始,具體執行與前饋(E:Execute & Feedforward)為終。

  其間歷經:目標釐清與設定(G:Goal-Aiming)、經歷與認清事實(R:Reality & Learning)、妥善評估與計畫(E:Evaluate & Plan)等3大構面。

  每一構面除能依序進行之外,也可由部屬的現況,依當時情境取最有力的構面引導進入再展開AGRE2模型。

  實際執行教練式領導的關鍵在於先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關係校準與建立(A),所有後續的構面都應以此為主要確認點。只要關係良好,後續的各構面,就能有效執行。若過程中發現有卡關的情況,可以先確認前一構面的完備性,再執行下一構面,直至完成為止。

一對多 SCC-Marshall Goldsmith教練模式

  至於,一對多的教練模式,筆者推薦的是績效暨領導力開發專業教練(SCC-Marshall Goldsmith) 的模式。該模式為馬歇爾.葛密斯 (Marshall Goldsmith)教練所開發。《富比士》雜誌評選他為全球5位高階教練(Executive Coach) 之一,《華爾街日報》肯定他是10大最頂尖的主管教育家之一。《經濟學人》雜誌推舉他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3位主管顧問之一。

  該模式的第一階段,為邀請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參與教練專案,透過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釐清對自我的期待與設定目標。此階段亦可善用相關的績效評估指標,如:PA、360度評鑑或Hogan等評鑑工具。接著執行教練會談,透過前饋(Feedforward)的正向思維,了解未來如何做會更好的想法。前饋的重點並非花過多的時間檢討過去有多糟糕,而在於未來應如何做會更好。此為階段二。最後,於階段三中,積極建立正向心態,並持續與教練和利害關係人共同討論改善方案的執行成效,直至達成目標或產出能被接受的成果為止。

自我沉澱時間 部屬改變的關鍵

  如何具體領導部屬,察覺自身的盲點或潛能,並逐步培養與建立其軟實力,是教練式領導時常見的目標設定。「引導學習與成效──啟發覺察」是國際教練聯盟(ICF, 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闡述的11項核心能力中,用來協助部屬覺察與自我成長的核心能力。

  啟發覺察(Creating Awareness)是指,強化部屬新的想法、信念、觀念、情緒或心情等,並協助實現重要事物。但是對於覺察,主管要能理解,部屬的覺察一旦啟發後,不見得馬上就有改善的行動。反而需要時間等待部屬的反思、沉澱與發酵。教練領導的重點,不在當下的會談議題,反而是這次到下次教練會談的間隔時間,這也是部屬的自我沉澱時間。主管要學習積極聆聽與深度探詢。此時,主管亦可多運用同理心與同步引導的技巧。

  在執行多年教練式領導或跟業界主管合作中,最常聽到主管抱怨部屬:不願配合任務需要、不願改變、不理解主管的辛勞、部屬能力不佳,甚至彼此劍拔弩張,針鋒相對,問題五花八門,描述都不盡相同。就筆者觀察,其中的共同點則是即將動怒,並在不理性反應的關鍵時刻,處理不佳所致。

  此時,主管們若能利用上述教練模式,自我教練,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看看自己跟部屬的信賴關係是否存在?自己打算解決甚麼問題,並設定目標,依據上述教練模式,展開自我的教練對話。或是提出需求,請專業的教練協助。只要夠努力,相信主管定能釐出頭緒,建構另一種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3年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