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B利益型協商案例分享:午餐吃什麼?


  IBB利益型協商技巧多由調解人擔任調解工作、斡旋於雙方或三方,擔任第三人協商角色,以促進雙方或三方達成彼此的共識。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也使用到IBB利益型協商,無論是大小事都能夠使用IBB利益型協商技巧。以下為筆者於2022年至汽車製造業公司入廠輔導,從旁觀察,簡要說明輔導概況:

一、 從「問題」→「議題」:

  比如說:演練時行政人員提出團膳口味只符合生產線員工,因此午餐都會又油又鹹,天天吃要受不了;如果轉換上述的問題→議題設定為「我們如何改善團膳,使菜色多元又健康?」

二、 議題發展各種「選項」:

  (一)讓多家廠商競爭

  (二)提供廠商激勵獎金

  (三)依節慶調整菜單

  (四)食材自家自種,生態循環→創造公司新事業

  (五)補助團膳主廚進修廚藝

  (六)福委會增加補助費

  (七)每週一天讓外部廠商進駐,例如漢堡餐車…

三、 選項作「篩選及評估」並可滾動式調整:

  (一)提供廠商激勵獎金(可依員工滿意度評分規劃)

  (二)補助團膳主廚進修廚藝(可依員工滿意度評分規劃)

  (三)食材自家自種,生態循環→創造公司新事業(創新內部顧客模式)

  *選項不一定全體滿意度100%,或許有大家7成共識,形成可接受版本。

  綜上雖然以簡要的問題作演練題目,讀者可自由發想,從小到大、從淺至深,每個選項演練時因時間有限,課後公司可再延伸細節,像是團膳廠商獎勵金的金額,又可以依員工滿意度的百分比數值,作為評估獎勵金的金額。另在討論過程中,員工透過溝通交流,均表示當團膳問題解決時,員工產生額外的小確幸、上班愉快,進而提供企業形象。

  《工商時間》感謝您閱讀此文,公司如有意願導入此課程,歡迎來電02-26982989分機03099陳小姐。

  勞動部啟動「入廠建構企業內夥伴關係機制」活動計畫已多年,企業在面對難以避免的勞資爭議時,建構一套專屬企業內紛爭處理機制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爭議,同時也避免爭議外部化,影響企業形象。

  勞動部自105年著手協助勞資雙方建構「IBB利益型協商機制」,為有意願輔導之事業單位或企業工會導入此機制,鼓勵企業於職場中建立勞資間日常合作模式,解決潛在衝突,創造雙贏和諧的工作環境。

猜你喜歡
*
淺談團體協約,勞動權益2.0

團體協約具有保障工會會員勞動權益、提升勞動條件,而且有助於勞資關係的穩定、和諧,也是勞資雙方得以藉此共存共榮的基礎,可視為創造勞資雙贏的良性制度。

*
企業如何維持勞資關係,協商溝通也有流程?

IBB利益型協商機制為鼓勵企業於職場中建立勞資間日常合作模式,解決潛在衝突,創造雙贏和諧的工作環境。勞動部自105年著手協助勞資雙方建構「IBB利益型協商機制」,為有意願輔導之企業或工會組織及勞工代表,透過赴美培訓之專家學者至企業內進行導入訓練及個案輔導,鼓勵企業於職場中建立勞資間日常合作模式,解決潛在衝突,創造雙贏和諧的工作環境。

*
團體協約.企業老闆要知道嗎

公司內部組織問題,對外是勞資問題,對內其實就是「管理」問題,仍有許多老闆會有疑惑,簽訂團體協約好處在哪?以管理層面來說,由工會作為企業勞工之窗口及橋樑,能將員工對於公司的想法或建議統整匯聚,以及可由工會協助企業作員工關懷、社團活動等,以利公司內部組織發展與凝聚員工之向心力。成立工會,也是管理策略之一。透過團體協約簡介及案例說明,促成國內企業持續蓬勃發展。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