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進軍馬來西亞不能不知

- 撰文者:
- 2023/04/12 瀏覽數:337
馬來西亞為多元種族國家,人口約3,268萬人,主要族群包括馬來人(占69.3%)、華人(占22.8%)及印度人(占6.9%),各種族的信仰不同,馬來人篤信伊斯蘭教,並將之列為國教。馬來西亞有將近70%的人口是回教徒,若欲至馬來西亞發展,建議要申請清真認證,以掌握穆斯林商機,對於餐飲業而言,若取得清真認證,也更容易複製擴大版圖。而馬來西亞伊斯蘭發展局(JAKIM)所發的清真認證相當嚴謹,包含餐廳本身菜色、環境衛生,及食材原料來源都必須符合規範,相當落實食安要求,並獲得大部分中東及東協國家承認,有利拓展廣大清真市場,臺灣餐飲業者可將馬來西亞視為進軍東協國家及清真市場的跳板。
馬來西亞華人約700萬,是當地第2大民族,且中華文化及教育保留相對完整,是除了中國及臺灣外,擁有最完整中文教育的國家,在馬來西亞會講華語就可以生活,與臺灣沒有語言隔閡。每年馬來西亞都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到臺灣深造,畢業後便成為臺馬兩地的人才,且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早期幾乎都受到臺灣文化薰陶,會看臺灣電視節目,也喜歡到臺灣旅遊,相當熟悉臺灣生活型態及文化,對於臺灣飲食文化的接受度也非常高。此外,馬來西亞租金、人力及推廣費等,相對臺灣還是較為便宜,在當地經商成本相對較低,創造品牌附加價值可增加獲利,且目前馬來西亞較少中國餐飲品牌,臺灣餐飲品牌商機仍很大。
餐飲業邁向國際化之路,需要考量的因素包含當地消費習慣與購買力水準、人事成本、文化語言溝通難易度、產品服務接受度及在地供應鏈成熟度等。近年來臺灣餐飲品牌版圖朝海外多元發展,已有相當多的臺灣品牌已至馬來西亞展店,大多是透過品牌授權、合作加盟及原料供應等方式進入當地市場,借重當地合作夥伴優勢及協助,將可大大降低跨國經營的風險,但也須慎選合作夥伴。此外,進軍海外餐飲市場,有時候並非完全原汁原味端上桌就能獲得認同及喜愛,畢竟銷售的對象不是同一民族的人,如何因地制宜設計菜單及在地化口味的調整至關重要,期待未來可以看到更多臺灣餐飲品牌在馬來西亞大放異彩。
【參考資料】
- 馬來西亞投資環境簡介
猜你喜歡

對於許多消費者來說,在國內消費時選擇國際品牌,尤其是餐飲業可以說是相當習慣,找速食店時到麥當勞、肯德基;吃披薩時則是必勝客、達美樂,喝咖啡就選擇星巴克。當我們在選擇西式餐飲時,這些品牌早已深植人心,除了餐點類型外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西方文化延伸,更是影響了許多國內連鎖品牌的發展模式。

經濟部與CPC攜手,積極促成臺馬企業合作,協助餐飲業者站穩國際市場。

回顧2020年迄今,疫情影響各產業經營生態,境外觀光瞬時歸零,原本以內需市場為主之餐飲業亦受創嚴重。餐飲業者不得不調整營運模式,改變產業遊戲規則以順應市場,致力添增數位經營力,並力求消費者有感與獨特體驗;展望未來,餐飲產業將以嶄新面貌,迎接更具生命力之未來。

不少消費者其實會為了能夠獲得,自已喜歡的品牌而產生購買或行動支持,跨界合作帶來的更多是議題上的曝光,以及社群上的互動。只有持續發揮創意,讓消費者感到驚喜甚至是感動,那才能讓跨界合作為品牌帶來的幫助,不只是曇花一現。

2023年臺灣餐飲營業額首度破兆,期待對位經濟部「境內關外」政策,透過吸引全球的觀光及商務人士來臺,同時結合美食與觀光體驗,讓國外人士從舌尖認識臺灣,注入更多國際消費商機。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