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永續報告書到溫盤及查驗證之綠難題 建構培育綠領人才架構與藍圖 迎刃而解

瀏覽數:158


【採訪撰文/黃麗秋】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23年風險評估報告》(Global Risk Report 2023, GRR 2023)指出,世界剛進入新冠疫情(COVID-19)「新常態」,俄烏戰爭又開啟了新一輪的糧食及能源危機。報告中更指出,企業在2年之內將面臨生活成本增加、自然災害及極端氣候事件、地緣經濟衝突等風險;10年之內更將會遭遇氣候變遷減緩失敗、生態系統失衡、大型非自願人口遷移等風險。

  為此,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6)於蘇格蘭召開,並通過「格拉斯哥氣候協定(Glasgow Climate Pact)」,希望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更進一步促進2015年所制定「永續發展目標」的17項目標及169項細則作為企業永續報告的參考依據。歐盟則預計2023年10月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預計2026年全面生效。CBAM主要透過明訂出口國產品的碳含量,若超過進口規範,進口商除必須購買碳權外,也將面臨產品被課徵關稅。

  因應國際對永續發展議題的積極作為,我國於2022年3月正式公佈「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圖。

  金管會則於今年正式啟動「永續金融評鑑」,要求20億以上上市櫃公司必須完成ESG永續報告書外,更公佈「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推動。除此之外,也陸續針對100億以上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產業等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及後續查證作業要求,加上環保署公告第一批及第二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廠商約有537家。

  「為能完善ESG永續報告書之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之程序,同時亦將因應已經啟動歐盟CBAM碳稅徵收的碳足跡能量建立等難題,相信很多企業都感受到轉型的急迫感,更激發企業重視並帶動內部建構對應策略與人才培育等作為。」擁有多年輔導企業經驗,洞察產業發展趨勢的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PC)陳詩龍副總經理直指現今企業面對的難題。

打破迷思 大舉招募&單一部門不切實際

  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預估2023年全球新增2,400萬個有關ESG人才的工作機會,包括:永續長、永續管理師、ESG策略師、碳審計師、節能管理人員……。再根據國內104人力銀行統計指出,2022年平均每個月相關綠領人才工作機會達6,305個,要比2021年成長36%,更比2017年成長107%,6年之間已經呈現翻倍的榮景。陳詩龍指出,全球新增的綠領人才的確是企業現階段迫切需要招募、培育的人才。

  但以台灣多為中小型企業為導向的產業型態下,為符合國際規範與政策法遵,而大舉公開招募,並非務實的做法。同時現階段永續新議題,需要更全面性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ESG環境與社會的嚴肅經營議題,所涉及的業務甚廣,也非單一部門可以承擔。他表示:「相對務實的做法是讓內部人才在自身專業下,接軌國際趨勢,系統化學習建立永續發展領域的職能,並促使取得相關的證照,加速轉型為綠領人才。」

  陳詩龍以CPC為例說明,「長久以來本中心以協助企業打造源源不絕的人才庫為願景,在加速輔導企業推動ESG之前,先反求諸己、以身作則,率先成立CPC『ESG新事業發展委員會』,由張寶誠總經理擔任主任委員,由本人擔任執行秘書,各相關部門一級主管積極參與,作為擬定ESG總合服務策略的跨業務部門重要組織。」

  他進一步說明,以撰寫永續報告書為例,由本中心稽核單位統籌彙整各項指標,依循「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準則與「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準則,秉持「逐年精進」與「接軌國際」編撰CPC永續報告書,作為CPC重視利害關係人期望與落實內部ESG永續管理機制的成效展現。再以永續報告書中也要求企業揭露目前的排碳量狀態,正確掌握溫室氣體變革策略。CPC採取由內部培育主管與專業顧問師約達100餘位,其中接受超過40小時以上之專業基礎訓練,預備培訓成為主導查證員超過40位提供企業服務。

  CPC更進一步積極參與申請成為溫室氣體查證機構。於去年12月23日獲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合格通知,取得「溫室氣體查證機構」資格,目前已透過自願性方案電子零組件製造(A11)與服務業及與辦公室型態為基礎之產業(A26)兩項技術類別,依據國際標準的要求,遵循合理性、公平性、公正性與一致性原則,對企業進行查驗證服務。「中心有感於企業對查證人員不足與時間的急迫性,已啟動內部手把手經驗傳承,先建構一套整合服務模式,並於內部成立學習圈進行交流分享學習,以接續培養10位以上的查證員,擴增自願性與環保署(EPA)方案之食品(A4)、紡織(A5)、金屬(及基本金屬)製造(A9)三項技術類別查證資格,為廣大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全面性的服務。」陳詩龍說道。

建構培訓藍圖 打造永續人才即戰力

  陳詩龍觀察到很多企業主管對ESG國際趨勢與國內政府政策要求感到相當焦慮,也擔心無法掌握ESG的內涵與動機,更對培育綠領人才要從哪裡做起,應具備哪些職能而憂心忡忡。

  他從自身輔導經驗建議企業積極做法如下:

  一、從企業需求,內部建構ESG發展培訓架構

  1.企業可依循ISO國際標準,從原來已經具備品質管理系統ISO 9001,逐漸擴及到環境管理系統ISO 14001、衛生安全管理ISO 45001、能源管理系統ISO 50001以及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O 27001等學習與取得驗證,接下來可再自行或尋求專業輔導機構,執行溫室氣體盤查ISO 14064-1及碳足跡查證ISO 14067,並接受外部組織專業機構的查證等基礎。

  2.有了以上述基礎後,企業即累積建立ESG永續發展組織能量,有計畫安排相關人員學習與改善包括:淨零排放、綠色製造、職業健康安全、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等專業課程,以因應ESG永續發展需求。

   二、他山借鏡建構ESG永續發展培訓藍圖

  3.因應自身產業需求,借鏡專業培訓機構所設計培訓藍圖,加以建構符合企業自身ESG永續發展培訓藍圖。

  陳詩龍再以CPC所成立ESG永續發展學院課程為例,採取整合北中南培訓體系,進行教材整編、師資交互流通,及學習課程同步開辦等策略而打造出ESG永續培訓藍圖。

  藍圖內容依循環境保護面(E)、社會責任面(S)、公司治理(G) 3構面,在永續策略、淨零碳排、循環經濟、各利害關係人等,提供企業學習成長的課程規劃與人員派訓。

標竿學習主動投入 提昇企業形象留住人才

  台灣企業都感受到淨零轉型的急迫性。然而,以企業多為中小型規模產業特性,在投入培育資源後,該如何檢視產出的績效?

  陳詩龍指出,現階段考量到企業規模與特性,建議先由內部人才培育與轉型。

  企業可主動積極尋求專業培訓與服務機構,派訓內部人員以協助組織加速掌握正確的觀念。舉例來說,落實如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等工作後,後續可檢視盤查結果進一步改善如用電及製程效能等,達到降低營運成本及提昇獲利目標,獲得組織直接有形之績效。

  而在改善後的衍生價值上,將更有優勢與機會取得具備要求ESG供應商關注訂單等,更能帶動全員的參與及共識。

  當企業重視ESG後,也更加強化企業重視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以及員工福利等,表示組織將逐漸朝向永續正向的方向發展,再藉由揭露永續報告書來提昇企業形象,如此可以達到培育與留才的間接無形效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3年4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