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泓嘉 圖片提供/高山森林基地】
當世界開始提倡ESG、實踐SDGs 進而達成世界永續,其實都是在破壞環境後想辦法找回自然的挽救之法。現在所興起的永續浪潮,其實就存在原鄉部落的日常生活中,全球80 億人口中5,000 多個原住民文化散布其中,他們與自然相處千百年,這種與居住地共存的本能其實就是永續的核心。不是原民部落該學習永續旅遊,反而是大眾該向原民學習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
原鄉部落自古以來的生活模式其實就是永續旅遊的體現。高山森林基地共同創辦人馬中原(小馬),講述其如何重新定義部落旅遊,藉由大量閱讀土地的記憶,理解文化傳承的脈絡,建構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歷程,將海岸布農的歷史結晶轉譯成心靈成長的體驗,讓每位旅人從自然中找回自己。
重新定義部落旅遊 古老文化與生命的連結
「在這節奏迅速的世界,彷彿慢了一步就會被人超越淘汰,快速變動之中偷走了家庭關係、偷走了時間、偷走了自我。」小馬說道。在都市生存過的小馬察覺內心一直有填不滿的空洞,帶著疑惑小馬重返生養自己的故鄉並從部落旅遊開始做起,尋找答案。
起初開始的方式也是市場化的部落旅遊,東海岸潮間帶獨木舟、海邊森林裡的山林體驗,這些標籤帶來旅客與錢潮。「但當眼神沒有互動、內心沒有撞擊,對原鄉部落沒有造成任何改變。」小馬說道。部落傳承的危機仍在、內心的空洞也還在那裡。「部落旅遊該是什麼樣子?」小馬開始思索,部落旅遊不應該是旅行社的供應商,而是合作夥伴,其內容該由部落人自己來定義。
高山森林基地決定先拋開市場,從閱讀自己生長的土地「磯崎」開始,1933 年日本政府的移居政策,布農族丹社群族人從島嶼中心移居島之邊境成為海岸布農,在這與阿美、撒奇萊雅、噶瑪蘭、客家、閩南還有外省人七族共生,小馬決定追尋這段與自己生命有所連結的百年多元族群文化,並將之化為高山森林基地的部落旅遊養分。「要閱讀土地,但古老的文化如果與生命沒有連結,那只會被鎖在博物館裡」小馬說道。
高山森林基地找到了自己的根,以海岸布農為根基,講述從山到海的歷史文化;多元族群文化為枝葉,描繪族群如何共生共榮。
高山的永續旅遊模式 心靈成長體驗找回自己
在扎扎實實了解自身土地記憶後,高山森林基地定義自身3 個主軸,1. 走向海的冒險家、2. 海邊的新天地、3. 多元族群共生共榮,契合這百年來的海岸布農歷史,從島嶼心臟南投移居島之邊境花東縱谷,翻山越嶺追尋更好生活條件的冒險家;由山向海,第一個見海與移居的布農族群;7 族和諧共存,文化交融。
從主軸的歷史故事到生活場域,高山森林基地總結出冒險、生態、文化3 項結晶,但他們要強調的是「心靈成長體驗」,希望旅人通過部落,認識自然,找到自己。「原民與自然相處的能力與智慧,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藥。」小馬認真說道。當現代社會快速成為主旋律,工作焦慮、生活緊張侵蝕每一分一秒,但部落的真善美,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技術與能力,能讓旅人慢下來、放鬆下來,真正的休息,找到自我。
當確立文化基礎,就是要把這些轉譯成實際行動,讓旅人能藉此了解這片土地。經過田野調查創造情境式體驗,高山森林基地其實是海岸布農族的最後一個遷徙點,在先人曾經生活過的遺址上,體驗他們的生活日常、活動場域、遊走他們賴以維生的獵場。打造沉浸式體驗,從百年歷史脈絡挑選情境,將大自然與故事相結合,如找獵人活動,以五感體驗交換老獵人的生命經驗智慧,力求能衝擊身體的感受體驗。
人與自然相處千年,自然本就在人心中,這片森林與其他森林沒有不同,但當原民的生命智慧融入其中,就賦予了不同意義。而高山森林基地的精神,是希望給自己留白與獨處的時間,發現內心的力量,這也呼應了高山森林基地時常提及的一句話:「在這片包含萬有生命的森林裡,你是自然,你是自己。」
分享文化為核心 與部落、自然成為朋友
都會旅遊建構在精緻服務,五星酒店、米其林餐廳,但部落旅遊是建構在分享文化,而分享文化建構在文化厚度上。「原鄉部落的永續旅遊是請你與部落做朋友」小馬說道。原民的家不是水泥大廈,而是空間場域,客廳是海洋、後院是山脈,原民分享自然給旅客,旅客與海洋、森林做朋友,當你與自然成為朋友,自然就會重視自然、保護自然。當部落的永續旅遊,分享的是經由厚度而來的文化,與旅客就越沒有距離,因為分享的不是服務,而是保存下來的環境與文化。
部落旅遊模式其實就是永續旅遊,當人們破壞後才想透過ESG、SGDs 找回自然,但原鄉部落一直都在裡面,要做的是讓部落永續模式傳播出去被人看見。觀光產業佔全球GDP大約10%,但造成的影響絕不只10%,而是滲透進其餘90% 的生活中,永續旅遊應該是積極性的行動「Going to Deep」,帶給旅人一些改變,如果高山森林基地的心靈體驗,能讓旅人從內心改變,那就能從10% 影響到其餘的90%。
「請重新給部落旅遊一個尊貴的身分!」小馬認真呼籲道。部落旅遊不再是過往的嘻笑打鬧表演,是建構在文化厚度為底蘊的產業,保有人與自然最和諧的相生依存模式,會給予強大的回饋,回到旅人、回到自然、也回到自己,這就是部落旅遊所講的永續。
找獵人的生命故事 雙向傳遞價值
高山森林基地特別用「找」來命名他們的產品,找獵人、找老鷹、找獵刀,「找」這個字是收攝回收的意思,通過找的過程身體可以回收感悟、心靈體驗、衝擊等回來。
像找獵人這項體驗,就是「進入海岸布農族崇敬的森林,引導你用身體與心,去看見與感覺,獲得老獵人的經驗智慧,讀懂森林萬物訊息,感受與自然彼此接受的喜悅。」旅人運用五感體驗與老獵人交換生命經驗智慧,接收大自然中,被轉譯的萬物訊息。
旅人通過走入古老的獵場、學習獵人技藝、矇眼走森林、模仿動物視角,細膩的環節設計,就像是觀看一部電影般的濃縮式體驗。
從獵人故事、獵場科學、獵人技藝再到練身練心,了解獵人生命中不是只有狩獵動物,還蘊含很多倫理教育,是一個老獵人一生的生命故事體驗。所以找獵人,最後是找誰?很多人體驗到最後是找尋自己。
找獵人濃縮了部落歷史、自然土地,也打開了參與者的眼睛。小馬提到帛琉大使也有來參加過體驗,最後也是感動落淚,帛琉一樣富有天然資源,但部落旅遊多了的是山的味道,與土地的互動記憶、生活的歷史脈絡都是味道的一部分。其實我們一生都在學習專業,學習越多卻越茫然,高山森林基地用找獵人的生命故事,衝撞我們的生命,旅人於是開始反思自身。
在高山森林基地的活動中,冒險是以人為目的,協助自我成長跟心靈療癒;文化則是文明智慧的延伸,學習跨界合作共生共榮;生態是引領人們重返自然,尊重人心與自然永續。
高山森林基地的網站上寫道:「我們傳遞在地文化與土地智慧的價值,旅人則獲得自己想要的療癒。」提煉自身的部落歷史、教導與自然共存的能力、帶給旅客心靈體驗,讓自然、部落、旅客3方受益,這是高山森林基地的永續旅遊之路。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3年5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