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使用者研究之訪談執行


 

  在全球快速競爭的環境下,企業要不斷地創新求成長,而要如何創新?要從哪裡著手創新?

  是一般企業常提出的問題。近十多年來國際創新方法陸續引入台灣,其中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創新方法已逐漸被台灣企業所重視及採用,而此創新方法的第一步驟則是進行「使用者研究」。

  使用者研究也叫做用戶研究,簡單來說,可幫助企業團隊以使用者角度思考,進入更真實的使用環境,避免陷入主觀意識的開發思維。常用的方法包括實地觀察、參與式觀察、脈絡訪談、文化探針、日誌研究、照相及錄影等。研究人員可透過使用者訪談取得第一手資料,並搭配現有的文獻或市場資訊等次級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

  訪談方式主要以半結構式訪談法,在訪談前擬訂訪談大綱,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訪談過程以訪談大綱為主,視訪談情形適時搭配開放式問項引導受訪者更深入的陳述,訪談重點著重在於了解使用者的使用經驗,使用者在操作或使用產品的行為、行為的動機、甜蜜點或痛點等。

  將訪談後的資訊進行整理,進一步分析使用者行為所代表的動機或價值,進一步作為企業創新發想的切入點。

  筆者整理在輔導廠商或諮詢服務時,遇到初步接觸「使用者研究」的業者常詢問的問題以及容易有疑惑之處,供對此領域有興趣的業界朋友參考。

  1. 適用情境

簡單來說,若以產業別區分,製造業、服務業、技術服務業等都適用;若以客戶型態來區分,B2B(企業對企業)或B2C(企業對終端消費者)也都適用。                       

B2B的企業常提出:「我其實不知道我的客戶把我家產品用在哪?或賣給誰?」、「我客戶可能也不想讓我知道他的客戶是誰?他也怕我跳過他」、「感覺這完全不是我目前公司要做的事,或能做的事」等這類問題。對B2B的企業來說,若要進行使用者研究。

建議可以進行兩種對象的研究,一是企業用戶,一是終端用戶,這其實都是使用你家產品的對象,只是在價值鏈的階段不同、用途不同,透過訪談研究分析所得的資訊對企業具有不同意義,也將視企業的策略發展進一步運用之。

而B2B為何要做使用者研究,除了為您顧客的顧客著想外,可找到新應用面外,亦可能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契機。

  1. 訪談研究對象設定

使用者研究的訪談對象要如何設定?顧名思義可研究訪談對象就是使用者,也就是真正用的人,而常見的還有「買的人不用,用的人不買」,那可以訪談使用者的利害關係人,例如:尿布的使用者為嬰兒,而我們無法直接訪談嬰兒,可以轉訪談嬰兒的爸媽、爺奶等親友們。訪談對象還可規劃: 領域專業人士、在極端環境中使用的人、類比使用者以及不用的人,他的想法對企業來說也是重要的訪談研究對象。

常有人問「只訪談幾個人夠嗎?」、「那幾個人有代表性嗎?」

其實質化研究的重點是在選樣,想了解同一類型的一群人,而選出一些人來研究;而量化研究則是透過抽樣來回推母體,兩種方法沒有好壞之分,而是適用時機與目的不同。使用者研究是一種定性研究,質化研究,關鍵是聚焦在某特定主題上以及特定研究對象,做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細緻的觀察,以獲得較深入的洞察。

而到底要訪談多少人才足夠?質性訪談通常訪談6個人次後,前提是訪談對象的特質為相互獨立,就會發現有80%的內容會很相似,因此建議企業針對某一主題訪談6~12位即可取得足夠的資料來分析。

  1. 實際訪談時,常陷入的慣性行為

使用者研究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就是收集顧客聲音。我們常說顧客的聲音就如同冰山一般難測,他講得出來的、願意講的,是我們看得到的海面上那部分,隱藏在海平面下的冰山,是需要透過輔助工具的協助來探索,而使用者訪談則是一種收集顧客聲音的工具。進行訪談時,除了依照訪談大綱提問外,更重要的是聆聽,到底可挖掘與了解多深?取決於您的好奇心。

筆者觀察到在實際訪談時常見的問題,一是訪談者只顧著講自己的,沒有好好聆聽、插話或甚至頻頻岔題,這樣會打亂受訪者的思緒,可能造成所獲資訊無脈絡而尋,也無法探究到更深層的價值面。

建議訪談者對受訪內容保持中立,不下價值判斷,不在受訪中做內容的對錯評判。遇到矛盾時,可透過與受訪者確認來釐清哪個訊息正確,多一點耐心,並給受訪者多一點時間思考與陳述,讓受訪者多說而自己多聽;另一個常見問題是訪談者只聽自己想聽的內容,對於與自己業務無關的內容,沒有繼續問下去,導致收集到的資訊很有限,建議訪談者收起一些理所當然的認知意識,多一點好奇心,以探索到受訪者更深層的內在需求。

  若您是擔任企業的產品企劃、服務設計、技術開發、業務或品牌行銷者,建議可學習從此方法切入,建立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創新思維,透過洞察顧客需求與脈動,挖掘顧客價值,進而發展創新產品或服務體驗。

更多資訊請參考
創新研發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服務團以政府研發補助資源為基礎,提供企業研發創新之資源介接、技術媒合、診斷輔導及專案控管等服務,導入CBIS及iBench等創新管理之加值工具,強化企業創新經營思維,提升企業研發能量。期藉此促進正向發展,陪伴企業持續投入具價值之創新研發,邁向卓越經營。

猜你喜歡
*
使用者洞察 擁抱服務商機

企業不能再將眼光完全放在產品及技術上,必須試著將企業的定位及方向重新聚焦於顧客體驗及解決方案上,關鍵是要設法讓產品與服務共存,產生相輔相乘的綜合效果。

*
學蘋果創造使用者需求:人時地物+起承轉合 帶你徹底創新

「情境設計」讓設計師透過深入體驗產品使用的虛擬情境發揮創意,聚焦在使用者的需求與產品、服務的系統問題上,同時,又讓設計師再重回到現實世界,實際具體的完成創新設計。

*
以使用者經驗開拓觀光飯店業的服務創新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世代的旅行人口崛起,國際飯店業開始不得不注意到這群新消費客群的獨特需求,重新調整服務營運模式,以迎合未來的消費性需求。我們如何趁此機會發展創新服務模式,運用洞察開始的使用者經驗操作,將可以有助於發展新商品策略。

*
使用者經驗研究手法

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是創新的第一步,但若只從問卷等量化的市場研究,恐無法探究使用者的深度洞見(insight),利用質化的使用者研究,如脈絡日誌、一對一深度訪談等方式,探求使用者未說出口的真正洞見,來協助企業創新。本文將就實際輔導手法,進行分享。

*
新產品創新成功的關鍵第一步:使用者導向的產品設計思考!

新產品開發成功的關鍵第一步,必須要回到產品創新的初衷:洞察顧客的痛點,解決顧客的問題,創造顧客認可的價值! 透過使用者導向的產品設計思考,以情境脈絡思考、同理心、快速製作原型來具體化最適用於顧客的產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