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永續觀光

瀏覽數:598


一、永續觀光的興起

  因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日漸重視,各產業領域無不受其影響,進而反思自身產業對於社會環境之影響力,故永續觀光(Sustainable Tourism)就在此風潮下誕生,成為永續發展大旗下的重要發展面向。然而,永續觀光並不全然等同生態旅遊(Ecotourism),永續觀光不僅強調地球保護精神,亦側重觀光行為能對旅遊目的地產生收益,兼能讓目的地的旅遊產業、地方社會文化、生活環境帶來正向的影響。

  爰此,永續觀光即是在遊客進行遊憩活動時,能確保旅遊目的地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經濟利益能否達到三方平衡,這也是永續觀光的重要意涵。

二、環境友善意識的旅遊

  永續觀光不僅關注於「旅遊行程」能否以最少衝擊程度的方式進行遊憩活動,也關注旅遊行為能否傳達友善的環境意識,以利遊客在自然賞景、文化體驗時能領略當地文化特色,進而了解、認同地方,甚至消費在地特產,即是台灣永續觀光的運作模式。

三、永續觀光現況

  若是以上段定義來說,目前台灣以「永續觀光」操作的業者,除了旅行業者以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在地創生商家參與。前者又以島內散步、原森旅行社最具代表性。我們可以看見其中不少行程具有部落文化巡禮、自然賞景、在地美食安排等遊程,業者多會訴求遊程中的備品、餐飲皆具環境友善原則。又或是探索在地歷史文化,透過專業解說員向民眾導覽風土故事,以及讓遊客進行手作行程,都是旅行業者常見的運行模式。

  而地方業者,亦會設計遊程活動吸引遊客加入,其中業者特別會注重體驗行程,透過實際手作活動來認識地方。像是高雄市甲仙區因盛產芋頭,當地業者就曾利用芋頭料理等各式體驗活動,來吸引遊客認識體驗地方。

四、永續觀光的挑戰與未來

  近幾年ESG議題持續發酵,各大企業安排員工訓練時會考量永續旅遊,期能藉由員工訓練達到環境教育之效,顯示此是相關業者的潛在商機。另外部分旅行社以SDGs(永續發展指標)來規劃遊程,強調遊程符合其中指標,吸引具有綠色消費意識的遊客參與,劃出自身產品的不同定位。

  然而,台灣的永續觀光遊程,在規劃上多半都是以移動距離的「小旅行」為主,常常是以鄰近或單一鄉鎮作為旅遊空間,進行一整天或是數天的遊程。然而旅行業屬特許事業,但當地從業者多半不具旅行社資格;若進行旅行社業務,並有接待旅客等行為,得依《發展觀光條例》第27條開罰,儘管交通部於108年修正解釋在地創生業者仍能辦理生態、文化體驗或教育研習課程等活動,但仍不得進行遊客招攬或接待行為。故地方業者若要經營仍有牴觸《發展觀光條例》風險,致不少當地從業者只能私下經營,顯示業者若要經營永續觀光,長久經營上仍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

 

【參考資料】

  • 島內散步旅行社網站
  • 原森旅行社網站
  •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
  • 交通部交路(一)字第1088200323號函: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