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韌心」帶人術 XYZ 職場雙向奔赴

瀏覽數:245


【文/王景弘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回顧Covid-19 疫情的興起,似乎為人類的經濟與社會互動,按下了暫停鍵。然而在疫情期間的事實,造就職場中工作場域型式與溝通模式的改變,防疫的過程中,「被迫地」採取分流辦公、居家上班、擴大彈性上班時間等方式;過往推崇「握手寒暄、見面三分情」,也在疫情中,配合數位化工具的應用,被改以「視訊」的型式取代,包括會談、交流會議,甚至培訓活動等。在疫情解封後的今日,此些「辦公地點」、「上班時間」、「溝通模式」等多元化與彈性的方式,成為了「可接受的常態」。

  疫情無法停止的,是隨著時間的經過,已在「職場中的人」所增加的歷練,以及每年「社會新鮮人」的進入職場。疫情3年,「社會新鮮人」的身分,已悄悄地由「Z世代」(泛指1995至2010年出生的人群)銜接上,這群從幼兒時期就可能接觸手機、平板,並在數位網路環境中長大的世代,以「數位原住民」大軍之勢態,正開始改變職場的文化,預估2030 年,「Z 世代」將佔據30%的就業人數,值此之際,正居職場中管理者或資深前輩的「X 世代」( 泛指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末期出生的人群)、「Y世代」(泛指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群),迎接來的是一門修習「認識Z世代」、學習「跨世代溝通」、「多元共融」的學分。

我的職場聽我的!

■「Z 世代」的特質

具備自我意識、對人生有夢想的主張、有理想的追求

  「Z 世代」關注社會議題,也注重自我風格的展現,其高度仰賴新科技、對數位產品的應用得心應手、熱衷圖形與影音式表達,對資訊蒐集的取得與傳播迅速、直接,此些展現在Instagram 等社群媒體被「Z 世代」的廣泛使用以及YouTuber 的蓬勃興起有關。「Z 世代」成長在較富足的經濟中,接受開放式的教育模式,也形塑出具備自我意識、對人生有夢想的主張、有理想的追求。在職場中以「安靜離職」描述「Z 世代」對工作的態度,今日以「追求舒活」,更能展現其在追求生活與工作間取得所要的平衡。

■「Z 世代」的視野

具備SDGs、ESG 的認知

重視企業對環境議題的主張與作為

  聯合國2015 年宣佈「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17項核心目標;向前更早在2004年的《Who Cares Wins》報告中,也提出企業應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列出永續發展的指標與方向。伴隨全球的推動、逐步地落實,並在教育推廣中,今日的「Z 世代」也已具備對SDGs、ESG 的認知,其在職場中檢視一家企業是否為「好的企業」,已用更寬廣的角度與更高的視野,除公司本身產品、發展前景、薪資福利外,也重視企業對環境議題的主張與作為,更重視企業在內外部社會責任的實際行動。

  自去年以來,筆者在與多家服務的企業互動中,企業經營者或人資夥伴亦提及,在其人力召募與晉用過程中,發現「Z 世代」的求職者對公司在SDGs、ESG 的作為想做更多了解,並更是直接表述其願意對一企業投遞履歷,選擇任職的因素。

XYZ 職場同堂 溝通關鍵字

■ 管理在彈性與包容

  管理活動中,「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也同時是最困難管理的資源,其源於人都有其獨特性,探究對人的管理,必須了解影響個人思維、態度與行為表現,其中,「成長背景」是重

  要因素之一,尤其社會新鮮人初入職場,成長背景更成為管理者必須理解的關鍵。

  今日職場中的「X世代」,也曾面對「Y世代」之兩代共事問題,在經歷磨合調適後也取得平衡與正向發展。今迎接「Z世代」加入職場團隊,再次體會不同世代間的差異,也將是一段漸進式改變與調適的過程。當身為管理者,或職場中的資深前輩,能認知今日職場中多元化、多樣性的存在,能在適當地在管理上、團隊互動中保持更多彈性與包容,勢必有其必要。

■ 管理在因時制宜

  筆者任職中國生產力中心「MTP 企業主管管理才能發展培訓」(Management TrainingProgram, MTP) 講師及多年管理實務實踐者經驗,在MTP教材第13 版的改版中,已就職場工作型態的多樣性、領導力與組織活性化等議題,因應社會與職場生態的趨勢與改變進行題材的增修訂;筆者也在針對管理者或將成為管理者的授課互動中,融入對「Z世代」管理議題的探討。此提到管理有其原理、原則必須學習與掌握,然管理的方式不是一成不變,必須檢視當下

  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背景,以及認知到每一個人的不同,而持續融入新觀念及做法,讓面對不同背景與管理對象時,能活化管理作為。

■ 管理需要「更寬融」

  今日多世代共處的職場裡,期在符合組織內外規範下,以「寬融」期許管理者及組織文化能更為開放,接納更多「多樣化」與「改變」的存在,並比過往的管理方式更加入符合新世代需求的「新做法」,進而不同世代間能「共融」。筆者就對新世代加入職場的觀察、接納與融入的過程,結合MTP 中管理原理、原則的運用之外,提出幾點「更寬融」的延伸做法作為管理上參考建議:

  1. 更寬融的信賴

與Z世代互動,要建立彼此更多信賴關係,不只傾聽,更要「積極傾聽」!聆聽過程中能懷抱著好奇心傾聽、回應開放式的問題,並注意非口語的溝通及正面的肢體語言,具備給予對方受重視的感受。

再者,信賴的基礎在於「依據事實」,不論是交流問題的解決,或對人事物的對談,應協助釐清「事實」,去除猜測及情緒性內容,能就事論事、科學方式完善處理,方有助於為信賴加分。

  1.  更寬融的溝通

這裡提出的是「更透明地溝通」!在工作任務的交付中,能說明「要做什麼(What)」時,能清楚明白說明「為什麼要做(Why)」,讓Z世代夥伴事前即先了解工作的目的及意義,並就「如何做(How to do)」進行溝通,保持雙向意見的暢通交流;安排參與培訓活動亦同,能預先溝通培訓的目的與期待。

另則重要的溝通是職涯規劃的明確,Z世代重視在組織中能有看得見的職涯發展路徑,也包括多元的工作機會,此在組織中,可就職位之職涯發展,清楚、明白地讓Z世代夥伴了解,同時可利用參與跨單位專案任務組織、工作輪調等方式,提供Z世代不同工作機會。

  1. 更寬融的授權

Z 世代具備高度自我意識,在明確工作任務分工後,須使其擁有「主辦人意識」,授予主要當責者的角色,更能賦能授權(Empowerment),主管關心的是目標的如期達成,期間在做法構思與執行面,應授權給夥伴,主管以陪伴的角度,展現出的是對夥伴信心及鼓勵。職務的充實可以利用工作擴大化、豐富化,讓工作不致單調枯橾,Z世代在網路與電競中長大,工作或培訓過程能融入遊戲、競賽等「好玩!」元素,有助於讓Z世代樂在工作。

  1.  更寬融的領導

過往主管以「指導式領導」擔任部屬的職涯導師,以「告訴部屬要怎麼做」或「直接針對問題,給出認定的標準答案」;然而,Z世代成長背景多以開放式教育為主,進入到職場,自然強調須以「非指導、非命令」的「教練式領導」方式為主,主管需要即時給予肯定、讚美與鼓勵,並透過陪伴、情境引導方式,或故事啟發式的對話,促發自我思考、領悟,進而帶動行為的改善、工作目標的達成,激勵並提高自我成就感。

當產業、企業追求具備韌性之際,筆者期提出管理者在面對與迎接新世代,在管理上能具備「韌心」!「韌心」是融合的心,有著更多包容、更多傾聽、更多彈性,以及擁有更多正向思維,並對新世代夥伴分享更多正向回饋,謹將這些條件「共融」與所有管理者共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3年7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