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下一個營收成長點 正確跨境電商選擇 大不一定好 新不一定弱

瀏覽數:167
關鍵字:


【文/銀河互動網路領航員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跨境電商近年受到台灣中小企業的關注,儘管台灣電商市場每年呈現穩定成長,但整體市場成長速度卻遠不如新進入品牌的增加速度;這個現象背後反映一個事實:「在越來越稀釋且有明顯人口紅利天花板的台灣市場中,跨境電商成為企業拓展營收的最大機會點。」特別當企業希望取得明顯業績成長,單依賴台灣內需市場顯然已不夠。

  跨境電商雖充滿機會,但中小企業想真正透過跨境電商創造出明確業績,還是需要投入一定資源。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化加速,近年來越來越多平台和工具出現,企業無需仰賴Amazon 或阿里巴巴來進行歐美、亞洲市場跨境電商,也不再只能由淘寶面向中國市場,進入門檻隨著平台及工具降低,在台灣稍有基礎的成長期企業,有更多選擇和自由度佈局跨境電商策略。

  因此,中小企業需要更加關注多元平台和工具資訊,特別是目標國家市場主要熱門的平台及行銷工具,有助於有效實施跨境電商策略。選擇合適平台和工具不僅可以協助銷售,還能大大降低營運成本和風險。

  不同平台和工具也各有其特定市場和目標群體,了解哪些平台和工具最適合自己產業及品牌屬性,就成了中小企業面向世界提昇營收的重要評估重點。

主流電商之外
蝦皮、Coupang 的在地優勢

  過去提到跨境電商,Amazon 和阿里巴巴總是企業優先選擇,對希望進軍歐美市場的中小企業來說,結合倉儲及銷售的Amazon無疑是重要平台;對於專注於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的企業,阿里巴巴和旗下淘寶則是首選。然而,只局限於這兩個平台,可能會讓企業錯過其他的潛力市場和行銷機會。

  近年來,在台灣和東南亞市場,蝦皮都相當受到各國民眾歡迎,相較於Amazon 和阿里巴巴,蝦皮提供台灣中小企業更便捷的跨境電商服務,對於規模較小或初次嘗試跨境電商的企業來說,是相對低風險和低成本的選項。例如:企業可以先透過蝦皮跨境針對特定國家進行市場測試,以評估產品或服務進入這些國家市場可能性。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平台是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2023 年4 月於台灣推出直送韓國跨境電商業務,雖還沒有亮眼案例出現,但Coupang 連結各國市場優勢,也為台灣企業打開了一扇通往韓國及其他亞洲市場的大門。

  中小企業只要透過上架平台,就有機會藉由Coupang 物流和供應鏈優勢,快速地將產品推向其他國家市場。

  整體而言,Amazon 和阿里巴巴仍是目前跨境電商主流選擇,但新興平台也不容忽視,且可能更適合中小企業,這當中也包含已經於東南亞推出電商業務,並將行銷及銷售整合的TikTok。

TikTok 電商服務
靈活性更適中小企業

  或許多數台灣企業仍將TikTok 視為短影片社群平台,但TikTok 其實在相當多國家都已推出電商服務,並成為跨境電商極具影響力的新興工具。尤其針對印尼市場,TikTok 透過短影片和直播結合電商創新模式,在已有蝦皮、LAZADA 等平台進入的印尼市場掀起一波新電商熱潮。除了在東南亞有驚人成長,不少中國抖音帶貨直播主也逐漸轉向國際版TikTok,並針對歐美市場進行直播賣貨,更有人透過銷售瑜伽商品,一場直播創造約新台幣20 萬元業績。

  特別是對於聚焦東南亞市場的中小企業來說,TikTok 潛力更加值得關注。與蝦皮相比,TikTok 擁有短影片獲取流量紅利的優勢,且已在東南亞推出被稱為小黃車」的電商功能。這意謂著企業可藉由短影片或直播,更加積極地展示產品或服務,不僅是被動等待消費者在平台上搜索和購買。具體做法,企業可以透過創造具吸引力的內容,如產品介紹、使用教學或者與KOL合作,提昇產品曝光度和認知度。

  進一步來說,TikTok 於全球所建立的影響力和多元化用戶群也意謂著中小企業不僅可針對東南亞市場,也能透過此整合行銷及銷售平台更廣泛地接觸其他地區消費者。相對於一般電商平台,TikTok 更像是個全方位、多元化跨境電商工具,允許企業更靈活調整市場策略和產品推廣。

物流供應鏈管理
跨境電商成功關鍵

  供應鏈管理也是需要密切關注的領域,跨境電商想成功不僅需要提供正確產品,還需要迅速且高效地將這些產品運送到消費者手中。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將面臨複雜物流和稅收問題,包括運輸成本、庫存管理、以及關稅和稅務計算。任何一個環節失誤,都可能導致顧客滿意度下降,甚至影響企業獲利及長期發展。

  物流在跨境電商佔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企業通常專注於如何在目標國家的主要電商平台上架產品,以便觸及更多潛在顧客,不過僅在當地慣用電商平台上架,卻維持在台灣收單和出貨模式,這種做法在物流和配送時間上容易形成劣勢。例如:從台灣出貨到歐美時間較長,加上稅務跟運費成本問題,對於消費者來說形成相當大的購物阻礙。

  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在目標市場建立或租用倉儲設施,從而能更快地完成出貨和配送。這樣不僅能節省運輸時間,還能降低相關物流成本,從而提昇更多競爭優勢。

  更進一步, 若目標市場需求足夠大, 企業也可以考慮與當地製造商合作或設立自有生產線。不僅可以進一步減少物流成本和時間,還能更貼近當地消費者需求和偏好。例如:一個在台灣生產高品質皮鞋的企業,在進入歐洲市場後發現高運費和長配送時間影響了其競爭力。為解決這個問題,該企業選擇與一家當地製鞋廠合作,不僅成功降低物流成本,還得以更靈活地調整產品以適應當地市場。

上架平台只是基本
需因地制宜修改產品

  多年來相當多企業透過Amazon、阿里巴巴、蝦皮等大型電子商務平台,嘗試將商品觸及全球消費者,卻未必能夠產生明顯效益,最主要原因便是:「企業沒有意識到跨境電商並非只是解決通路問題即可,將產品或服務上架到平台,實際上只是完成基本工作。」

  通路建立固然重要,但它只是打開海外市場大門的敲門磚,而非全面成功的保證。要真正把握住海外商機,中小企業還需進一步深化對目標市場的了解,才能做好策略規劃。

  市場研究和定位是不可或缺的首要工作,個別市場都有其特定的消費者需求、文化差異和競爭環境。僅僅將產品上架到國際通路,並不能保證就適合當地市場。一款在台灣極受歡迎的產品,未必能在歐美獲得相同迴響,甚至價格定位也未必符合越南等東南亞市場需求,企業需要花費時間和資源去深入了解目標市場各個層面,從而確保產品或服務能夠有效滿足當地消費者需求。

  中小企業開始進行跨境電商時,除了物流和供應鏈問題,另一個常被忽視但極為重要的環節就是資訊流。特別是「了解當地民眾購物習慣」這一項,經常是整體策略中被遺漏的。

迎合當地文化& 商業習慣
台灣經驗≠全球通用

  了解當地購物習慣,不僅涉及到如何傳遞品牌訊息,更深入到價格策略、產品特性,以至於整體商業模式調整。單純翻譯網站與產品資訊、建立當地語言社群網站跟客服機制並不能滿足資訊流需要;真正本地化需要對目標市場有深入了解,包括當地文化和商業習慣。

  假設有個台灣母嬰服飾品牌,在準備進入越南市場前,以為台灣製造對於東南亞民眾會有相當大的品質號召力,卻沒有仔細對當地市場進行資訊蒐集,因此未發現當地民眾對台灣並不熟悉,反而因產品上寫了中文字而誤以為是中國製產品,而拿來跟其他中國製低價產品做比較,這就會造成企業跨境電商策略失敗。

  此外,依據當地市場規劃價格策略也是不容忽視的工作,價格太高會使產品無法在競爭激烈市場中突圍而出,而價格過低則會影響品牌形象,企業需要根據目標市場的消費水平和競爭環境設定合適價格。

  如果中小企業希望在跨境電商發揮最大效益,必須針對資訊流做好充分資料蒐集,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策略,只有在落實這些基礎工作後,企業才能設計出有效的在地化策略,進而在全球市場中取得成功,有效解決台灣市場紅利有限的問題,為企業創造更多成長動能。(數位行銷延伸閱讀請連結iMarketing 銀河數位行銷學http://www.iwant-in.net/tw/iMarketing/)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3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