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下桂冠的女人 2023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laudia Goldin

瀏覽數:175


【文/林麗美 資料來源/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哈佛大學教授克勞迪亞.戈丁(Claudia Goldin) 獲得,各界媒體以「贏的女人」(Woman Who Won) 稱之,真是名副其實。

  11 月9 日,睡夢中的戈丁接到來自瑞典皇家學院的電話,通知她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這項殊榮對一生提倡男女平權的戈丁,意義非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過去幾乎都是男人的天下,戈丁是有史以來第三位女性得主;她打破過去的紀錄,是唯一獨自摘下這頂桂冠的女性,也是首位獲得哈佛經濟系終身職位的女教授。

逐筆資料找出差異根源
以偵探本質帶來新視野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網站,這樣介紹戈丁對世界的貢獻:「她揭露勞動市場中性別差異的主要驅動因素。」

  「在一些高收入國家,女性參與勞動市場的人數,是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3倍,這是勞動市場最重大的社會與歷史變遷之一,然而性別差異卻依然存在。」

  「戈丁教授是自1980 年代以來,首次用最廣泛資料找出差異根源的研究者。她的研究為女性在勞動市場的歷史和當代角色,帶來嶄新和往往令人驚訝的視野。」

  1947 年出生的經濟歷史學家戈丁,衝破性別不平等年代的重重禁忌,一路過關斬將,在經濟學領域嶄露頭角,不讓男性專美於前。

爬梳塵封百年資料
填補過往闕如的歷史數據

  瑞典皇家學院提供媒體的資料中,有一幅漫畫:「戈丁教授牽著她的狗,拿著放大鏡,寒冬中孤獨一人,往哈佛大學圖書館查閱資料。」有如大偵探福爾摩斯破案之前的沉思。沒錯,戈丁也自詡是「偵探」。這幅畫寫實地呈現戈丁教授研究的艱辛,她親自一點一滴在圖書館「爬梳」塵封200 年來的勞動市場資料,填補過去闕如的女性勞動市場研究數據,最後歸納出重要的結論。有了歷史數據,未來經濟學家才可能接續做出精確的研究,政策制定者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她說:「這項研究無法靠別人幫忙,因為你必須真正了解你的資料。」

 

戈丁為現代職場夫妻
點亮一盞明燈

  認識戈丁教授的人、或她的學生都知道工作之餘,她和同為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的丈夫卡茲(Lawrence F. Katz),常在校園遛狗,戈丁有時還會帶著狗去上課。他們夫妻都是愛狗人士,常帶著愛狗做專業訓練,參加氣味比賽、服從比賽,還讓牠們在療養院擔任「狗醫生」,療癒病人。

  戈丁和卡茲夫妻也熱愛大自然,賞鳥和徒步旅行是他們最愛的休閒活動。戈丁教授在新書《事業與家庭》(Career and Family ) 中指出,家庭環境與婚姻是影響兩性薪酬差距的因素之一。但是她卻能夠兼顧學業、愛情、婚姻和事業,可以說是一位典範女性實踐者。

  接獲得獎電話的當天,戈丁教授正巧發表論文「女人為什麼能贏」(Why Women Win),巧合的程度,連她本人都有點吃驚。這位「贏的女人」,下一步要寫書告訴大家—— 女人為什麼能贏!

完成最後一張拼圖
解謎性別薪酬差異關鍵

  摘下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的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戈丁,完成女性勞動市場研究的最後一張拼圖,解謎性別薪酬差異的關鍵,揭露現代女力不平權的真相,為經濟學家、社會、企業和政策制定者上一堂寶貴的課。

  過去經濟學者、專家,缺乏正確、連貫性的資訊,一直以為現代職場已經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戈丁的研究顛覆過去經濟學家的想法,填補學術研究的斷層,揪出勞動市場性別薪酬差異的元凶。

  戈丁教授用偵探的精神,埋首哈佛大學圖書館,翻閱200 年來的經濟歷史,親自一一檢視,賦予沉睡百年的歷史新生命。她首先指出,美國已婚女性的就業率,不是像一般認知的扶搖直上,而是呈「U 型模式」發展;再者,女性薪酬也是有進有退地逐步增加,但是勞動市場的男女薪酬差異現象,至今仍然存在。最後她找出造成現代男女薪酬差異的主因,創造「貪婪工作」(Greedy Jobs) 的名詞,引起經濟學家、社會和企業的重視。

  戈丁教授的研究指出,美國從1970 年代末期的農業社會,已婚婦女參與勞動比率很高;但是1980 年代工業革命爆發,工作場域從家庭搬到工廠,女性出局,就業率跌到谷底,工廠成為男性的天下;直至1990 年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白領階級興起,加上各種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參與社會勞動的女性逐步增加。(如圖1 所示)

  戈丁的研究大幅修正過去經濟學的女性就業率統計,指出1890 年工業革命時期,不包括家庭主婦,在家顧店,照料老小的工作,已婚美國婦女就業率已達12.5 %,比先前的經濟學家統計多出3 倍。原因在問卷調查時,有些女性回答:「我是家庭主婦。」但同時她有參與家庭事業與勞動的經營。

避孕藥問世
女性投入就業市場逐漸增加

  1990 年代初期起,美國女性投入就業市場人數逐漸增加,有幾個重要的原因,首先是工業革命後,服務業也興起,辦公室的白領階級抬頭,女性教育程度提高。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影響,戈丁教授指出秘密武器就是:「1960 年代,避孕藥問世!」

  1960 年美國食藥署核准使用避孕藥,自此女性能掌握自己的身體,決定何時懷孕、何時生小孩、對自己的未來能做最好的規劃。「年輕女性一旦能決定何時生第一個小孩、或者要不要生小孩,就可以計畫是否在學校留久一點、或繼續接受教育。如此一來,就業機會就增加。」戈丁的研究顯示,1967 年至1979 年間,20至21 歲大學歲月的女生,希望自己35 歲才就業的人數,從35%上升到80%。

貪婪工作
現代男女薪酬差異主因

  對於男女薪酬差異的議題,戈丁研究指出,女性薪酬相對男性薪酬的比率,有三個時期增加,1820 ∼ 1850 年、1890 ∼ 1930 年和1980 ∼2005 年期間,但是1990 年代初期,職場仍然存在性別歧視,原因是雇主「期望」雇用可以長久工作的人力,懷孕或生小孩的女性員工,有可能「被找理由離職」。當時雇主之所以有機可乘,和薪水給付方式改變有關,以前是「按件計酬」,做多少工、付多少錢很清楚;工業革命後產業結構改變,改用定期(或按月)發薪水,產生了模糊地帶,讓雇主決定薪資的多寡,女性成為養兒育女的犧牲品。

  到了2005 年起,女性薪酬更是停滯不前至今,在美國,女性薪酬仍然比男性低20%。戈丁教授不認為這是因性別歧視造成,美國1964 年已制定平權法案,禁止企業歧視或停聘已婚女性。真正的元凶是「貪婪工作」。

  所謂「貪婪工作」,戈丁特別指名律師業和顧問業等職別,這種按時間付費,需要隨傳隨到的工作,無論半夜或休假日,24 小時不能漏接老闆和客戶的電話、即時回覆網路諮詢、或隨時要有搭機出差的準備。戈丁指出,能應付這種貪婪工作的員工,才能得到高報酬。

  「很明顯的,女性生產後,身負照顧孩子和家庭責任,再也無法勝任這種貪婪工作。」「女人薪酬和男人薪酬差距拉大,發生在生下第一個小孩後。」「即使能力一樣(有時更優)、工作量一樣,不能貢獻那麼多時間的女性,很快會被取代,或無法獲得升遷。」(如圖2 所示)母性的光輝,沒有得到獎勵,反而變成「為人母的懲罰( Motherhood Penalty)」。

  這個世界的照護需求,照顧小孩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責任,多數是由女性承擔。如果男性與女性都做彈性工作,問題就會少很多。

  她呼籲各界正視這個問題,建立更彈性的工作模式、善用AI 科技工具和增加托育機構,讓男女都可以在職場全力以付,提昇勞動市場生產力。戈丁研究的重大突破,為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上了一課,有益促進兩性平等,為現代因家庭因素困擾的職場夫妻,找出一盞明燈。

回看台灣缺工問題

提高勞動市場效率
經濟學獎得主的解方

  缺工!缺工!缺工!目前的台灣,百工百業都在喊缺工,如何提高勞動市場效率,成為當今社會一大課題。諾貝爾經濟學獎戈丁呼籲,建立彈性上班制度,善用科技工具,協助年輕人解決托兒問題,消弭職場男女同工不同酬,可增加女性參與率,提昇企業生產力。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以平均月薪而言,台灣男人每月比女人多1 萬1583 元,兩者薪酬差距15.8%。台灣勞動市場仍有男女「同工不同酬」現象。

  戈丁教授的研究指出,現代職場女性薪酬比男性低,不是過去所認為的性別歧視,關鍵在於有太多的「貪婪工作」。這些工作時間長,沒有彈性,導致女性在生下第一個小孩,因為無法應付長工時、隨傳隨到的貪婪工作,導致放棄升遷、或遷就底薪、甚至辭掉工作。薪資開始落後男性。夫妻中有一方,通常是女性,會決定在家待命。

  戈丁教授呼籲建立工作彈性化,例如採取輪班或代理人制度,因為如果讓女性員工繼續流失,企業要再訓練新人,得不償失,也影響企業的運作。目前美國的藥師已建立輪班和代理制度。筆者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小鎮,看到藥局有輪值制度,緊急需求的民眾,假日或夜間可到輪值藥局買藥,其他藥師可以安心休息。

現代雙薪家庭改變社會結構
當務之急建立彈性工作職場

  全球經過3 年的COVID-19 病毒肆虐,證實善用科技工具協助,員工上班可以更彈性,建立彈性工作制度、善用科技工具、解決托嬰育兒問題,提昇女性勞動參與率,解決台灣缺工問題。跨國企業得以節省巨額出差旅費。據悉,台灣Meta 公司延續在家上班制度,目前員工每周只須進辦公室3 天。

  生育率低,人口老化,「生不如死,勞動力不足」已成國安隱憂。許多先進國家使出渾身解數鼓勵生育,台灣也不例外,但是如果生小孩要辭去工作、放棄升遷、或蠟燭兩頭燒,年輕人不敢成家,更不要說增產報國!

  「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已退休或瀕臨退休的嬰兒潮世代傑出企業家們,如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年代,背後都有含辛茹苦的「多桑(母親)」、和犧牲工作,全力扶植丈夫的「好妻子」,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全力衝刺事業。但是現在時代不一樣,雙薪家庭改變社會結構,在職場奮鬥的男女,不應該因為生育或養育子女,而影響職場的工作,如戈丁教授所言—對「為人父母的懲罰」(Parenthood Penalty)、「為人母的懲罰」(Motherhood Penalty)。

  戈丁教授一針見血,直指貪婪工作造成性別薪酬差異,影響家庭生活及勞動參與率,台灣社會亦然。如果大家都覺得生小孩、養小孩對國家社會很重要,就不應該「懲罰母親」,或「懲罰父母」。積極為年輕人設立優質托嬰育兒機構,善用科技工具,建立彈性化工作制度,實為政府和企業的當務之急。
 

202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Claudia Goldin

美國經濟歷史學家、勞動經濟學家,為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產業組織與勞動經濟學博士,現任Henry Lee 經濟學教授,是哈佛大學經濟系首位獲得終身教職的女性,也是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史上第3 位女性獲獎者。其研究主要聚焦美國勞動市場演變與發展,尤其關注女性角色。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3年1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