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甄選


  在招募面試的過程中,瞭解人才甄選的技巧是很重要的,對職缺主管帶來的好處很多,除了能擴充人脈、增進視人術、最重要是透過招募面談合適之人才,可進一步節省資源(如:出錯及訓練成本、團隊士氣等)。最終目的希冀能找到適任者、提升報到率,進而增加留任率。因此,可透過履歷、筆試及面試來進一步甄選適任者。運用工作職能、核心價值來評估求職者。

  從第一步面試前的準備,針對求職者的履歷資料作一完整檢視、相關職能的確認。接著,在面試的步驟從開場、提問、傾聽觀察及收場等。在面試開場前,準備好相關的面試問題及評估表格,以確保面談過程有條理和及目標明確。

  尤其對於提問部份,瞭解在如何依據求職者履歷內容不清楚之處,以結構式面談進行提問,結構式面談參考題項,主要分為四個部份,開場時提問履歷自傳相關提問行為事例提問結束前提問等,可實際運用於面試上,能夠在簡短的時間內,全面瞭解掌握求職者的狀況,能做最有效的判斷。

  問題涉及特定情景、案例或行為,以評估求職者的適應能力和能力。並且運用STARA(行為事例探詢法)進行面談,在特定情境下,求職者在其背景環境中,所執行的任務與角色。並瞭解求職者當時的行動、想法,分析其工作動機與能力。最終,瞭解實際產出,以分析求職者能具體展現工作績效的程度。

  另外,針對組織、職位需求進行核心、專業及共通職能的確認(運用冰山模型),冰山上可觀察外在表現,如:知識、技巧;冰山下不可觀察的內在特質,如:態度、價值觀、動機及特質等。

  講師提及可運用職能字典五要素(連結性、可視化、標竿化、完整性、層級化),來進行職位定義、職能層級(如:新手、上手、熟手、專家及大師),並依據職能層級進行基準行為之描述(可觀察)。其中可視化為最重要,對於所有的行為描述都必須是可以看得到的、可明確辨識,避免抽象含糊不清。

猜你喜歡
*
Camp Mobile台灣區總經理邱彥錡》徵才4步驟 找到拓荒者紮營新事業

求職者怨嘆找工作好難,企業主抱怨沒有好人才?為了更順遂的職涯,求職者必須認識自己、真誠展現自己,並且勇於跳脫舒適圈及採取行動!為了找到對的人才,企業主可以在徵才過程中設下關卡,例如:價值觀測試、任務挑戰、現場實作。當然,透過社群履歷做Reference Check(徵信調查),許多雙方資訊不對等的狀況,也可以一一解除。

*
臉書、Google這樣挑員工》結構化面試法

美國科技業每天都會收到上千封履歷,卻又以延攬優秀員工著稱,這些擁有活潑文化的企業,網羅高手的秘訣何在?最常藉由詢問和避開哪些問題,來讓對的人上車?

*
假掰王、邊緣人 通通麥擱騙》AI面試官 看穿你的心

AI技術越進步,未來的職缺需求就變化越大,為了因應莫測的市場風向,企業招募人才時,已逐漸從「要求工作經驗」轉向「重視個人特質」,更將導入鐵面無私的AI,突破面試者的偽裝,看穿你的真實本質。

*
VR、Line@、AI聲動面試》對的人快上車

●群創運用以往累積的龐大招募資料,分析出求職者數位輪廓,讓Line@可進行更精準的職缺媒合,現在約看15封履歷就可進到電話聯繫的環節。
●藉由VR帶求職者先體驗未來的工作環境,避免對公司的想像與實際落差太大,可望改善因與想像不符而短期離職的情況。
●採用AI面試後,群創在找到適合者前的每1職務面試人數,由5~7位降至3位。未來將整合AI、VR、Line平台資料進行分析,讓招募流程持續進化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