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桌到餐桌、供品變禮品 研發新農技、打破舊劣局,神農種出極品紅龍果

瀏覽數:27
關鍵字:


【文/編輯部 攝影/林榮一 照片提供/簡莉穗、饒黃節】

堅持草生無毒栽培,長得碩大、紅通通的紅龍果,是紅龍果達人改良成功的「神聖之果」

—— 佛家庄果園主人 范振清

  紅龍果是仙人掌的果實,原產於巴西、墨西哥及加勒比海等地區,荷蘭人於1645年正式將紅龍果引進台灣。當時的品種結果率低,果實小且無食用價值,故鮮少人種植。早期僅台中、彰化、南投部分地區種植,且以紅皮白肉為主,因紅通通的外表討喜又耐放,遂成為神明供桌上的供品。

研發新農技,打破舊劣局
神明供品華麗轉身成出國禮品

  「以前台中外埔是釀酒葡萄的專區,自從跟公賣局終止契作後,農民就把葡萄園留下來的棚子轉種紅龍果,一開始種得並不好。」紅龍果達人范振清指出,同樣的土地、同樣的作物,唯有改變才會有希望。於是他投入研發新的農技,讓外埔地區生產的紅龍果經品種改良後,品質良好,尤其是產銷班第一班的紅龍果於2010 年成功外銷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市場,登上國際舞台。

  台灣能夠打破紅龍果自海外進口的劣局,「佛家庄」果園主人范振清功不可沒。范振清虔誠信佛,不僅手機鈴聲和屋內隨時播放「南無阿彌陀佛」,連返鄉種水果也是為了盡孝道。范振清表示,他原本服務於私立陸興中學,有感於雙親日漸年邁,需要陪伴照料,便於2006 年返鄉,隨著父母一同務農,分擔繁重農務。

中年從農,專業進修、環島觀摩
從頭學習正確農管知識

  當年53 歲的中年階段,決定繼承家業從農時,紅龍果行情正好。范振清爽朗地笑著說,當時他即決定從種紅龍果出發,發揮客家人硬頸堅毅的精神,每天辛勤工作12 小時。不料批發價格波動大,從每斤25 元跌價到6 元,第一年獲利僅28 萬多元,遠不如原本穩定的上班族收入,生活可說是捉襟見肘。過程中甚至還曾誤將氮肥施灑過多,而種出帶鹹味的紅龍果,看著碩大的果實及慘不忍睹的收購價,心中不禁五味雜陳,倍感挫折。

  范振清於是開始澈底檢討,思考傳統慣行農法主要仰賴大量化學肥料及農藥,對於土壤、溫度、溼度、養分等方面都缺乏研究,為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陸續到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中興大學農業推廣中心、屏科大等農政單位進修,並多次進行環島觀摩之旅,學習正確的農場管理相關知識。


圖說:范振清率產銷班員使用不織布套袋,來區分果實成熟的批次順序,不必打開袋子,便可知道哪批要先採收,套袋還能分散陽光,讓果實外皮色澤均勻、賣相更佳。

草生栽培
果園逐步轉型有機栽培

  在2008 年,他率先採用草生栽培,抱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心情,不使用化學農藥、生長調節劑與荷爾蒙,改為自行調製有機液肥,並以人工捕捉害蟲的方式,逐步將果園轉型為有機栽培。另一方面,范振清也推動果樹管理,採用寬行密植的單柱四株井字垂掛法栽種,較慣行農法採用水平棚架式栽培,可增植800 ∼ 1,000株。增植後,必須將枝條減量,把每株紅龍果樹的枝條控制在20 條左右。

  經適度疏果,讓每條枝條只留下2、3 顆果實,以避免肥料能量浪費,從「子多餓死爸」、「株少枝多果多」的大家庭,改為「集中資源」、「株多枝少果少」的小家庭。這種做法讓紅龍果的品質升級,每顆果實重量可達2 台斤,養分充足使果實甜度穩定,中心甜度可達18 度,且沒有草腥味,賣相更佳。因此,曾創下台北農產運銷市場拍賣至每公斤240 元的天價。

究竟如何才能栽種出高品質的紅龍果?
曾獲神農獎肯定的范振清不藏私地分享其經驗。

  1. 土壤酸鹼值

果實的發育跟土壤酸鹼值息息相關,剛返鄉時根本不知道當時土壤由於常年施灑化學肥料,PH 值竟酸化到3.6,直到下雨才將酸鹼值沖淡,後來放棄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施以有機質(蚵粉)及微量元素(鈣質),花了3 年才將土壤PH值調整到5.5。

  1. 土壤排水性

土壤要能保有水分,同時也要有適度的排水性。水分過低時作物無法正常生長;排水不良,則會影響根系生長。從土壤出發,照顧好根系,連帶果樹就能長得好,果樹長得好,果實自然長得好。

  1. 病蟲害防治

一般來說,紅龍果常見的病蟲害包括大螞蟻、果實蠅、夜盜蟲、炭疽病及毒素病等。可使用符合有機標準、對人類無害的波爾多液來進行土壤殺菌,以有效減少蟻害。再搭配誘引劑,將影響降到最低,倘若仍招來螞蟻吃食,建議選擇拆開套袋,以保全其他果實。而夜盜蟲、黃色毒蟲或蝸牛等都是以人工捕抓,再拿到野外施放,因萬物都有靈,要慈悲以待。

 

敢於轉型與創新
種出得獎三品紅龍果

  范振清以堅毅的口吻述說著往事,「從父母手中接下紅龍果園,因敢於轉型與創新,栽種出兼具品質、品牌、品德的三品紅龍果,讓我接獲許多訂單,均價與總收益較當初返鄉時增加了7倍有餘,也完成了要將紅龍果從神桌送到餐桌、把供品變為禮品的心願。」

  終於,范振清在2011 年得到全國紅龍果品質評鑑白肉組優良獎、並榮獲全國模範農民等多項獎項肯定。他種植的紅龍果聲名大噪後,有很多人前來請教,他毫不藏私,大方與人分享。同時,他也擔任外埔地區紅龍果產銷班的班長, 幫助班員提昇果實品質, 增加收益。2013 年,外埔產銷班榮獲全國績優產銷班,並創立「龍大師」品牌,讓外埔紅龍果成為知名產品,更成為台灣第一個搶佔日本、新加坡市場的品牌。

研發新品種成績亮眼
優質紅龍果搶佔國際舞台

  另一方面,則使用套袋來防治果實蠅危害。范振清是率先採用專業彩色不織布套袋的生產者,包括藍色、紅色、淺灰色、黑色、白色等顏色,來區分果實成熟的批次順序,不必打開袋子,便可知道哪批要先採收,既省時又省力。套袋還能分散陽光,讓果實外皮色澤均勻、賣相更佳。除了改良種植方式,范振清也不斷研發新品種,過程中他深感獲得滿滿的福報。

  「佛家庄」除原有的紅、白肉紅龍果外,他曾受鳳山農試所委託,試種台灣自行混種的粉紅佳人。投入五年的研究與觀察,配合田間地形和作物特性,終於突破限制,從每顆不到10 兩,改良到12 ∼ 16兩,甚至曾重達2 台斤多。

  粉紅佳人色澤粉嫩,香氣獨特,果肉密實,口感Q 脆,飽滿多汁,2020 年時一箱12 顆裝的產品外銷到日本,被日本人譽為全世界最好吃的紅龍果!談到這段為國爭光的往事,范振清眼中閃爍著笑意、揮動雙手,沉浸在「多年寒窗無人問,一舉突破二十兩」的欣喜中。

號召在地農友推出「龍大師」品牌
拍賣價衝上3 位數

  隨著台灣消費者對紅龍果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市場價格也持續攀升,許多種植紅龍果的業者終於不再觀望。秉持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理念,范振清不僅對外界大方傳授種植技術,也號召在地農友組成台中外埔紅龍果產銷班第一班,透過一對一指導,以及每年14次的班會議題討論與追蹤推動事項,從草生栽培、增加有機質、不施農藥與殺蟲劑開始,集中資源,重質不重量的栽培管理,並帶領班員通過吉園圃認證,進行產品檢驗,建立生產履歷,達到符合台灣友好農業的規範。

  一系列環境友善的耕作措施,讓產銷班的果品在質與量產生顯著改變;並導入商業行銷的觀念,推出自有品牌「龍大師」,作市場區隔,拍賣價衝上3 位數,成為高經濟作物;也是全國唯一在日系裕毛屋生鮮連鎖超市販售的紅龍果。

  為了讓產銷班的班員能夠良性競爭、不輕易自滿,范振清指出,為振興產銷班組織之運作,他還特別設了榮譽榜,依拍賣價分百元俱樂部、二百元俱樂部、三百俱樂部,班員們油然而生「輸人不輸陣」的精神,更願意投入心力提昇品質,也因此獲得全國紅龍果品質評鑑白肉組優良獎及全國10 大績優產銷班等榮譽肯定,獲獎時產銷班幹部們與總統合影,更是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圖說:產銷班研發「龍大師」,作市場區隔讓火龍果成為高經濟作物,范振清目前已交棒給年輕班接手。

從自學、輔導變達人
賢拜傳承指導下世代青農

  2016 年,范振清更參與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推動的「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這個計畫最早起源自日本,為提昇青年務農率,政府鼓勵並協助媒合年輕人,選擇業師,從頭學起,並且補助學員受訓期間基本津貼。先後擔任4 屆的計畫導師,范振清表示同時期最多有6、7 位高學歷的青農跟在他身邊學習田間技術。

  記得有一屆的學員到果園幫忙包裝出貨,不小心把長了螞蟻的紅龍果裝入,導致他第一次遭到客訴,篤信佛教的他認為這就是學習的代價,身為導師更應記取教訓,加強對學員的各項教導。後續因青年離農率逐漸升高且外銷市場發生改變,迫使該計畫須重新調整,但當時參訓的部分青農,仍持續留在這個產業,且表現優秀。

  回顧過去的點點滴滴,范振清從原本對紅龍果一知半解的門外漢,歷經自學、農政單位輔導,到現在成為海內外知名的紅龍果達人,更於2011 年榮獲全國模範農民的肯定,擔任「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的導師等,過程中須克服各種瓶頸與困境,30 多歲便篤信佛教的范振清以《無量壽經》中「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段話為這段過程作成小結。

「佛家庄」×「龍大師」雙品牌
研發新品種與加工推廣雙軸並行

  展望未來,范振清表示仍以經營自家的「佛家庄」及產銷班的「龍大師」這2 個品牌為主。在「佛家庄」方面,以研發為主軸,目前研發至穩定生產階段的新品種是雙色紅龍果。

  目前產銷班已交棒給年輕班員接手,現任班長簡莉穗對紅龍果產業充滿熱情,除了傳承范振清的種植本領,也開發紅龍果加工品、辦理食農教育、親子採果趣遊以及參加外部展售會,積極行銷「龍大師」品牌。

  最後,范振清要感謝政府多年來提供的肥料與農機補助,以及對農保所投入的心力。至於通路方面則希望政府能多幫忙農友,偕同民間共同開拓海外通路。其他諸如產期調節、裂果問題、加工技術與產品開發的品質提昇,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唯有產業不斷創新升級,才能夠帶給農民最實質的收益,進而替台灣農業注入更多生命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為農業部)果樹品種委員會,於2008 年正式統一定名為「紅龍果」。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4年6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