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卡樂酪梨崎園 20 酪梨品種打天下,竹崎綠金產業幸福果

- 撰文者:
- 2024/06/05 瀏覽數:342
【文/編輯部 攝影/林榮一 照片提供/沈世政】
與土地互相尊重,堅持友善環境的草生栽培,仔細觀察酪梨生長發出的各種訊息,與酪梨對話,悉心照顧,才能夠種出高品質的幸福果。
—— 酪梨達人 沈世政
嘉義竹崎目前是全台酪梨第二大產地,也是品種最多的區域,當地產銷班班長沈世政,被稱為「酪梨達人」。他種植的酪梨,除了受本地消費者青睞,亦曾受邀至香港美食展參展,甚至有顧客透過貿易商出口至中東,讓竹崎酪梨產業享譽海內外。
沈世政原本是專業的蒸氣鍋爐製造修理技師,學有專精一度打算創業,因雙親日漸年邁,家鄉農事人力不足,為體恤父母辛勞,他與兄弟及妻子商量後,2012 年辭去工作,返鄉務農。投入酪梨栽種後,除接受父親的指導,也到農試所、改良場、中興大學、嘉義大學等地取經。
學習有成,陸續拿到「農業技術分享比賽」嘉義縣冠軍及全國冠軍,獲嘉義縣優秀農業產銷班幹部、產銷履歷達人、全國10 大模範農民等榮譽,顯示其果園管理及栽種技術堪稱一流。
喝特調豆漿長大的酪梨
是人類與土地互重的幸福成果
在果園管理上,因抱持「與土地互相尊重」的理念,沈世政堅持友善環境的草生栽培,亦即讓園區內的雜草生長,或種植綠肥作物、非原生草類等;並以人工割草,讓割下的草留在原地當作肥料。這種栽培方式,不僅保護大自然生態平衡,也能讓土壤孔隙疏鬆,透氣良好,保水性更佳,促進根系生長。至於施肥澆灌方面,沈世政得意地說,「阿波卡樂的酪梨,是喝特調豆漿長大的。」因使用有機質肥料,果實長得特別好。
他同時也指出,「要常去酪梨樹下走動,去看、去感受,與酪梨對話!」仔細觀察酪梨生長時發出的各種訊息,悉心照顧,才能夠種出高品質的幸福果。沈世政回憶當時為了酪梨園的長遠發展,萌生打造自有品牌的想法。於是在2016 年設立公司—— 詳霖生物科技企業社,更申請成立「阿波卡樂酪梨崎園」這個品牌。阿波卡樂為酪梨英文字(Avocado) 的諧音,崎園則意指酪梨果園位於竹崎。返鄉傳承酪梨園的沈世政,從此展開新的人生規劃。
阿波卡樂
20 多款酪梨品種打天下
建立品牌後, 沈世政透過「阿波卡樂」(Avocado) 將自家種植的20 多個酪梨品種在FB粉絲專頁和Line 官方帳號行銷,總是不厭其煩地在網路上與客人溝通,逐一滿足客製訂單的需要,出貨時還會附上教戰手冊,加上售後服務做得好,所以累積了「阿波卡樂」非常多死忠的顧客,早期網路宅配佔總銷量的9 成。
近幾年, 線上通路也拓展到momo、Pchome、i 郵購、嘉義優鮮等平台。沈世政笑著說,「酪梨的市場很大!除了努力經營品牌,我也將心力投注在產品研發、取得認證及組織經營等方面。」
自力打造加工廠
通過官方標準,延長鮮果銷售期
在產品研發上,過去酪梨一般多以打成果汁銷售為主,為了提高酪梨的利用價值,沈世政取得飲料調製證照,並且發揮創意,帶領產銷班結合家政班,研發出許多酪梨新產品,諸如冰淇淋、冰棒、沙拉、茶碗蒸、沙沙醬,以及各式DIY 料理等百變吃法,與消費者分享;並透過委外加工,製造出包括幸福果Q 麵、酪梨手工皂、酪梨冰淇淋、冷凍果肉等,搭配宅配運輸,突破時空的限制,讓消費者可以隨時購買到酪梨相關產品。
圖說:為提高酪梨的利用價值,沈世政發揮創意,帶領產銷班結合家政班,研發出許多酪梨新產品,並透過委外加工,製作出包括幸福果Q麵、酪梨手工皂、酪梨冰淇淋、冷凍果肉等相關產品。
導入冷藏技術及自建加工廠,更是產品研發上的重要突破。對於念農業機械的沈世政來說,無論是田間配管或農機具維修都可以自己處理。因此,他自力打造加工廠,並通過農業部農糧署官方標準,成為嘉義縣目前唯一的農產品初級加工廠。為延長鮮果的銷售期,沈世政表示要把酪梨初級加工與截切等,這些技術和設備都已完備,未來將可進一步提高酪梨價值、創造出多贏效益。
沈世政指出,團結經營力量大,合作社成立後凸顯出以下好處:
種植酪梨需要許多農業資材,諸如紙箱、套袋、農藥、肥料等,農友們共同採購,依品項,成本可節省10 ∼ 30%,且可相互支援,有效運用倉儲空間。
集中運輸,分攤運費,且可共同議價。合作社並規劃分紅回饋機制,只要送拍賣場滿200 件(箱),即可回饋現金5%,賣得越多、回饋越多。
不論是討論實務問題,或透過實作,練習嫁接、套袋等技巧,或邀請專家及農試所研究員來分享,訓練課程豐富扎實,頻受好評。
新產品開發需要交流與刺激,社員共同參與腦力激盪,除創意擴散,亦可縮短時間、分擔成本。 |
幸福果新革命
全台第一個擁有產銷履歷酪梨產銷班
在取得認證與組織經營上,沈世政深知食安的重要性,接下產銷班之後,在沈世政父子及班員的共同努力下,果樹產銷第49 班從通過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與生產追溯條碼,再轉型產銷履歷認證,成為全台第一個擁有產銷履歷的酪梨產銷班,讓自家產品有了身分證;同時嚴格把關,運用數位管理模式,要求班員落實用藥7 日內登打完成等措施。清楚透明有保障的流程與認證,讓消費者願意掏腰包購買,促成竹崎酪梨產業的高知名度與指名度。
2019 年,沈世政帶領產銷班參加農業技術推廣比賽,以「幸福果新革命」為主題,獲得全國第一名,同年也榮獲全國10 大績優農業產銷班肯定;隔年,又獲選農糧署產銷履歷樂悠遊前10 大績優單位。沈世政個人更榮獲嘉義縣優秀農業產銷班幹部、產銷履歷達人、第32 屆全國模範農民及10 大神農等殊榮。在獲獎欣喜之餘,沈世政卻開始反思社會責任與共好作為,包括人與人、人與土地、產銷與產消之間的關係。
圖說:沈世政用幸福果品牌帶動竹崎打造為優質酪梨集團產區。
反思社會責任與共好
產銷班企業化,轉型果菜生產合作社
在2021 年,配合政府推動產銷班企業化政策,以原本的產銷班為基礎,沈世政帶領產銷班轉型,成立「嘉義縣酪霖果菜生產合作社」,期望透過企業化經營,穩定產銷價格,把利潤回饋給農民。他說當時推動不易,為鼓勵班員支持,最初期的入社費僅需100 元,合作社成立後,再開放社員認股。經過大家的努力,目前合作社包含契作在內,生產面積達50 公頃,鮮果共同運銷量超過950 噸,將竹崎成功打造為優質酪梨集團產區。
以食農教育切入
擔任農食講師,擴大影響力
成立合作社之後,他也積極配合政府執行相關農政措施並參與學術單位技術交流,以食農教育切入,擔任農民學院農食講師,擴大影響層面。例如,透過產銷班參與農業部溯源管理計畫,邀請鄰近學校師生、家政人員及相關團體到「阿波卡樂酪梨崎園」免費參觀體驗,善盡回饋社區、貢獻鄉里的責任。
產銷班及合作社裡,許多第二代已慢慢開始參與田間農事,沈世政一如往昔,將生產技術無私地教導給年輕人,期待更多青年願意留在家鄉打拚,讓竹崎的綠金產業生生不息。綜觀台灣酪梨產業正蓬勃發展,未來前景樂觀,引起許多農友對轉作酪梨感到興趣勃勃,沈世政表示,希望相關單位能協助推動包括契作、品種改良技術、採後處理等產業升級事宜。他個人於2023 年接任中華幸福果協會理事長,未來將持續整合資源,與時俱進,逐步導入資訊工具與AI,與崎的酪梨農友一起迎向幸福新風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4年6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猜你喜歡

農業常被視為靠天吃飯的行業,早在數年前就有農業人口老化、缺工等問題,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青年返鄉從農,為台灣農業挹注一股新的氣象。有別於傳統農業,新一代的青年農民除了需熟習農業生產的技術外,更需定位為農業事業體(BU,Business unit),跨足經營、行銷等領域,本文將以「果粒葡」商標重塑為例,從青農的經營理念、產品定位等面向,重新建立農產品品牌意象。

臺東縣政府推動「太平洋左岸臺東咖啡」品牌,利用太麻里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提升當地咖啡品質至國際水平。透過辦理臺灣國際咖啡展和精品咖啡評鑑競賽,提升品牌知名度。縣府同時輔導農友改善製程和技術,舉辦生產與行銷培訓課程,以建立穩定的產銷鏈,推動咖啡經濟,促進產業永續發展。

屏東縣政府結合公私部門在潮州鎮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農產品加工廠,推動農漁產品的國際化和冷鏈技術。枋寮地區農會透過智慧化產銷設施提升芒果和蓮霧的市場競爭力,而佳冬鄉農會則以蓮霧為核心,發展多功能的農產品經濟,包括加工和體驗活動,提升地方創生和農業競爭力。

苗栗縣苑裡鎮農會致力於活化閒置空間,建立了一個多功能複合式食農教育園區。此園區結合了在地藺草文化和農業特色,提供青農創業和培訓的平台。透過增強有機蔬菜產業和促進觀光活動,該計劃旨在吸引青農返鄉,活化地方經濟,提升農產品的能見度,並通過各種教育和市集活動,促進產銷溝通與農業的永續發展。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活化閒置穀倉將其改建為一個結合米食體驗與綠色照護的多功能複合場域。這個創新空間不僅提供當地農民一個銷售和社交的平台,而且通過米食DIY體驗課程和年長者的互動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並吸引更多遊客來到富里鄉,深入體驗當地的農業和文化。

堅持草生無毒栽培,長得碩大、紅通通的紅龍果,是紅龍果達人改良成功的「神聖之果」。—— 佛家庄果園主人 范振清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