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市集節能減碳動起來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喚起大家節能減碳的責任,除了民眾日常生活隨手做起之外,傳統市場也輸人不輸陣,在各項節能減碳的實施上不落人後。近年來傳統市集在經濟部、地方政府、及自治會合力推動之下,各式各樣的環保、綠化設施全面推動,打造減碳市集,提供更好、更舒適的消費環境給消費大眾。

  在管委會部份,最常見的就是市集/廁所綠美化、節電設施、環保餐具提供以及打造無車市場等措施部份。綠美化、節電設施與環保餐具提供是一般傳統市場最常見也較普及的節能減碳作法。

  其中更以臺北市五星優良市集-南門市場的黃金級綠色建築,為最佳典範,南門市場以「臺北的心跳」為設計理念,不僅在建材中使用大量的環保與低碳材料,更建置了太陽能板、空中花園、雨水回收等ESG永續設計,打造一座嶄新五星減碳市場。

  除此之外,節能低碳已推廣多年,在全台市集中也擁有許多良好標竿市集,例如臺北-士東市場(太陽能板、LED燈具、環保袋租借、環保餐具)、寧夏夜市(環保餐具、油脂截流槽);臺中-建國市場(節能燈具、購物車)、霧峰市場(節能燈具、廁所綠美化)...等。

  許多消費者習慣騎車穿梭於傳統市集採購,造成購物安全問題,更會影響市集購物環境之空氣品質汙染,為提升傳統市集購物環境品質,同時打造低汙染之無車市場環境。以臺中市政府經發局為例,透過計畫評選及獎勵,鼓勵市集加強無車之推廣方式進行,提高參與的意願與強度。

  另外市場飲食攤商部份,最常見水品質/營業廢水處理問題,以及炒、炸作業時容易產生大量油煙、影響空氣品質,為保持飲食類攤商擁有好的水和好的空氣,鼓勵攤商加裝「油脂截流槽」並在攤位內建置「油煙處理設備」或「淨水設備」,淨化市集,保持空氣及飲用水的清新。

  節能減碳不分你我,從市集/攤販改變,透過推動節能減塑、提供環保餐具、推廣無車市場、加裝油脂截流槽並購置油煙處理設備...等,多管齊下,打造永續市集。

更多資訊請參考
ESG永續發展學院

企業淨零轉型壓力日增,國內出現綠領人才荒問題,過去70年來,CPC陪伴國內企業走過各階段轉型期,適時導入管理變革與人才培育策略,面對永續議題,CPC已訂定ESG永續發展系列職能培訓藍圖,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之不同性質,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

猜你喜歡
*
拓展傳統市場通路,用網路創造新商機

傳統市場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隨著科技的成長及網路的發達,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消費者將網路購物視為採買日常用品的主要平台,本文將探討在傳統市場導入網路行銷模式的可行性及方式,包含傳統市場進入網路購物的第一步、自治會與網路購物模式、購物平台推廣與行銷、傳統市場導入網路購物的困難點。

*
菜市仔也「樂活」系列一推動環保、健康、安心的綠色市場

建立一個綠色市場可以從幾個構面來推動,首先是經營者要擁有綠色經營理念;其次是採購販售符合綠色標準的商品;第三要具有綠色工作文化;第四個構面是做好綠色環境;最後一個構面是實踐綠色行銷。如此才得以推動環保、健康、安心的綠色市場。

*
導入市集/商圈綠色行銷輔導手法

綠色市集/綠色商圈輔導重點界定於「採購+行銷+販售+消費+使用」等階段,重點工作包括綠色商品導入與管理、綠色行銷策略輔導、賣場綠色環保與衛生管理、綠色消費觀念宣導、資源重複使用宣導等5大面向來進行。

*
公有傳統市場轉型現代化市場之趨勢

目前公有傳統市場正處於「轉型」的時刻,然而就外在環境而言,雖受超市、量販店、便利商店及流動攤販的威脅,但不可否認的傳統市場仍有其無法代替的地位性。就傳統市場而言,經過政府輔導、攤商努力改善創新之下,發揮了傳統市場的優勢條件,導入現代化的經營模式,為傳統市場注入新的發展生機。在這些所謂成功的示範傳統市場經營現代化推動過程中,當以結合區域內攤販之共同管理與經營理念,超越自我內部傳統管理模式,共同經營外部大環境,提昇區域競爭力為首要要務。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